Rufous Hornbill
English name:Rufous Hornbill
Scientific name:Buceros hydrocorax
【简介】
英文名:棕犀鸟,学名:Buceros hydrocorax,分类:犀鸟目犀鸟科犀鸟属。
【外形特征】
体型庞大,约60至65厘米长,重量在1.3至1.6千克之间。体色主要为暗红褐色,特别是大腿、胸部和颈部,白色尾羽带有淡淡的黄色。雄鸟拥有一个显著的红褐色盔状突起,喙下方基部偏红,眼周皮肤黄色,眼睛颜色为红色或淡蓝色,脚部呈现红棕色。雌鸟相较雄鸟体型较小,喙基部颜色较淡,其盔状突起也可能颜色较浅,眼周皮肤为黑色,眼睛为白色。幼鸟以灰白色为主,翅膀和尾部灰褐色,尾部中央有一道黑色带,喙全黑,眼睛棕褐色,脚和腿灰绿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菲律宾潮湿的低地森林中,有时也会出现在次生林和经过零星砍伐的林木区。其主要食谱包括果实、种子以及昆虫,在树冠上进行觅食,并常伴随着响亮的鸣叫声,声音中带有较大的鼻音成分。
【鸣叫特征】
声音中带有较大的鼻音成分,因此赢得了“山中之钟”的美誉。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3月至4月和8月之间。巢穴位于高大树干内部的自然洞穴内,雌鸟产下2至4枚白色卵。雄鸟会在雌鸟孵卵期间为它及其雏鸟喂食,周期大约为每1.3小时一次。
【外型辨识】
指名亚种(Buceros hydrocorax hydrocorax)和萨马岛亚种(Buceros hydrocorax semigaleatus)。两个亚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盔的形状和颚部的颜色。萨马岛亚种的头盔较小,喙的末端淡黄色。
【保护状况】
棕犀鸟因栖息地破坏、狩猎和非法贸易等问题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菲律宾法律RA 9147严格禁止对棕犀鸟进行狩猎、捕捉或占有活动,表明了对该物种的特别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分布限于菲律宾的吕宋岛、马里杜克岛以及萨马岛、莱特岛和保和岛等地区,但未出现于西部米沙鄢群岛、巴拉望群岛和苏禄群岛。棕犀鸟生活在海拔不超过760米的较低地区,但在达科山脉的阿波山海拔2100米处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