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uer's Swamp Warbler
English name:Grauer's Swamp Warbler
Scientific name:Bradypterus graueri
【简介】
谷氏短翅莺,学名Bradypterus graueri,是雀形目蝗莺科短翅莺属的一类湿地鸟类,以德国自然学家鲁道夫·格劳尔的名字命名。这种鸟因其独特的白眉纹和黑色的胸喉斑明显与其它短翅莺不同,并且仅分布在非洲中部高海拔的沼泽地带,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乌干达南部、卢旺达和布隆迪。
【外形特征】
谷氏短翅莺个头中大,大约有17厘米长,体重在15至19克之间。它们具有明显的白色眉纹、深色喉部条纹、橄榄棕色的顶层和侧面,上体为橄榄棕色,尾部逐渐变细,呈棕褐色;臀部和尾上覆羽为温暖的棕褐色;上翼深棕色,三级飞羽和大覆羽边缘呈棕黄色,尾部棕黄色;下体白色并在胸部带有轻度的棕黄色,两胁和下尾覆羽暖棕色;下巴至上胸有明显的黑色短条纹。眼睛呈深色,喙均为黑色,下颌灰白色,跗跖呈浅棕色或粉红色。雌雄差异不大,幼鸟下体带淡黄色,喉部条纹则相对更窄。
【生活习性】
这种莺栖息在高海拔湿地,这些沼泽通常在1950至2600米的高度。它们偏好在各种类型的沼泽植被中,比如短草、苔藓、矮莎草与芦苇、蕨类、高草以及茂密的灌木丛,但避免生长着纸莎草(Cyperus papyrus)的区域。谷氏短翅莺是留鸟,以昆虫(包括小甲虫和毛虫)、蜘蛛和一些小种子为食。它们通常在低层觅食,经常出现于开阔地带和漂浮植物上面。非繁殖季节期间,有时会形成较大的群体。
【鸣叫特征】
谷氏短翅莺的鸣叫声表现为从树顶和细枝发出的一系列短促且尖锐的重复音,通常持续1.5秒钟左右,然后是干燥的颤音。鸣叫声可以连续地重复,展示时还伴随翅膀拍打的短距离飞行。雌鸟在兴奋时会加入唧唧喳喳的叫声。群体中的伴侣也可能参与合唱。
【繁殖习性】
这种鸟类虽然有些具体的繁殖信息尚未完全了解,但是一般来说,繁殖期有迹象表明可能是在2月至3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进行的。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而且具有很强的领地性。
【外型辨识】
谷氏短翅莺容易与小苇莺混淆,但是由于其白眉纹明显、黑色胸斑和完全不同的鸣叫方式,因而很容易鉴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谷氏短翅莺被列为易危(VU)物种。
【地理分布】
这种莺主要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包括爱德华湖西部高地、基伍湖西部高地和卡胡齐沼泽)、乌干达西南部(如埃楚亚森林保护区及布温迪不可穿越森林)、卢旺达(例如鲁盖齐沼泽、维龙加火山和尼翁格韦森林)以及布隆迪北部地区。在地理分布上,它们组成了一组栖息于沼泽中的物种,包括沼泽短翅莺、蒲草短翅莺和白翅短翅莺。谷氏短翅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