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backed Bittern
English name:Stripe-backed Bittern
Scientific name:Botaurus involucris
【简介】
纹背苇鳽,学名为Ixobrychus involucris,属于鹈形目鹭科苇鳽属。这种鸟类顶冠黑,背部有明显的黑白纵纹,易于识别。分布于南美洲地区,从哥伦比亚至苏里南,南至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中部以及智利中部。
【外形特征】
纹背苇鳽是一种小型涉禽,长度约28至35厘米,体重介于63至104克。成鸟头部有显著的黑色条纹,从额头延伸至颈背。头部、颈部、背部和翅膀主要呈沙色,带有厚重的黑色条纹。喉咙和下体为白色,并带有淡褐色条纹。鸟喙细长,颜色从黄棕色至粉红色基部,末端稍暗;眼睛淡黄色,腿和脚绿黄色。雌雄在外观上相似,但北方种群比南方种群略小。
【生活习性】
纹背苇鳽栖息于淡水湿地、芦苇丛、湖泊边缘以及稻田等长草地带,海拔可达3500米。该鸟种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亦以站立或缓慢行走的方式觅食,其饮食包括小鱼、甲壳类、蜻蜓、水生甲虫等昆虫及其幼虫,偶而在夜间活动。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会发出低沉的鸣叫,其中包括一系列快速的'huu'或'ook'音节,及跟着的一个低沉且快速的'g’u’u’a’a'式颤音。
【繁殖习性】
春季在阿根廷和巴西南部,纹背苇鳽筑巢时间为10月至次年1月。巢通常由干燥的芦苇或草构成,位于密集的芦苇丛中,距离水面20至60厘米高。每窝卵数量为2至4枚,卵的颜色和尺寸分别为淡黄色、绿色或黄绿色,约31mm x 24.5mm。雏鸟的绒羽为淡色,下腹部较灰。
【外型辨识】
纹背苇鳽与姬苇鳽的区别明显,后者头部显现为深色的帽状斑块,背部颜色为黑色或栗色,而前者背部则有厚重的条纹。
【保护状况】
目前,纹背苇鳽已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等级(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纹背苇鳽分布于南美洲,范围北部涵盖哥伦比亚和苏里南,南部包括玻利维亚南部、阿根廷中部、智利中部。此外,它们也被记录在厄瓜多尔东北部和秘鲁东南部。近期在特定地区,如圣卡塔琳娜州,记录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