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ELECANIFORMES > Ardeidae > Botaurus > Cinnamon Bittern
Cinnamon Bittern

Cinnamon Bittern

English name:Cinnamon Bittern

Scientific name:Botaurus cinnamomeus

【简介】
栗苇鳽,学名 Ixobrychus cinnamomeus,隶属于鹈形目鹭科苇鳽属。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亚洲地区,适应性强,常见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长约38厘米,拥有短颈和较长的喙,上体呈现统一的红褐色,下体为淡黄色。雌鸟外观类似,但背部和头顶为棕色,腹部有明显的纵纹。幼鸟类似雌鸟,但下体条纹更显著,显现出棕色。

【鸣叫特征】
栗苇鳽数量均匀的“kwok-kwok-kwok-kwok”叫声声调柔和,主要用于领地防卫、吸引伴侣,也用于联系和飞行中的交流。

【生活习性】
栗苇鳽偏好栖息在芦苇沼泽、水稻田、淡水沼泽及芦苇丛生的湖泊边缘。它们为夜行性动物,主要在晨昏和夜间活动,但白天隐蔽时,仍可见其在阴暗处活动。它们以小鱼、黄鳝、蛙类、小螃蟹、水蜘蛛和昆虫为食。

【繁殖习性】
栗苇鳽的繁殖期通常为每年4月至7月。筑巢于芦苇、灌木丛中,离地高度50至200厘米处。通常每窝产卵3至8枚,卵呈白色椭圆形,孵化期约为15至18天,育雏期为25天。

【外型辨识】
它们在芦苇滩中繁殖,在芦苇平台或灌木中筑造简陋的鸟巢。通常每窝产卵3-8枚,卵呈白色椭圆形,孵化期约为15-18天,育雏期持续约25天。

【保护状况】
根据IUCN Red List,栗苇鳽数量相对充足,被分类为无危(LC)物种。在中国,其种群数量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已显著减少,需加强保护。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在亚洲,自西至东从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到东南亚地区,东至中国东部、琉球群岛,南至菲律宾和印尼群岛。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

【物种区别】
与相近种类紫背苇鳽相比,栗苇鳩个体较大,约41厘米长,而紫背苇鳽仅约33厘米。背部和头顶的棕色斑块更为显著,进一步区别于紫背苇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