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 Woodpecker
English name:Bay Woodpecker
Scientific name:Blythipicus pyrrhotis
【简介】
黄嘴栗啄木鸟(英文名:Bay Woodpecker,学名:Blythipicus pyrrhotis)属于鸟类中的啄木鸟科噪啄木鸟属。主要分布于印度至东南亚,中国可见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
【外形特征】
体长约26.5至30厘米,体重为126至170克。整体体羽呈鲜艳的栗红色,翅膀和尾部带有黑色横纹,头部则是淡棕色,最明显的特征是长而粗的黄色喙。雄性的头部后方有红色斑块,而雌性的喙较短且头部无红色印记。幼鸟的颜色较暗淡,上体条纹更加明显,头部带有显著的浅色条纹。
【生活习性】
黄嘴栗啄木鸟主要栖息于亚热带至热带常绿和混交林,包括高山地区的混杂竹林和密集生长的森林。海拔范围从600米至2750米,常见于15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在中国,它被观察到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活动。分布范围还包括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南亚及东南亚国家。
【鸣叫特征】
黄嘴栗啄木鸟的鸣声独特,类似狂笑的下降笑声或高音金属摩擦声,偶尔也会鼓翼发声,但不常见。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通常营巢于1至4米高的活树或死木中,由父母共同挖掘巢穴。每窝一般产卵2至4枚,孵化和离巢的具体时间尚未明确记录。巢穴选择在容易啄开的腐朽树干或树皮内。
【外型辨识】
- 体长约26.5至30厘米,体重为126至170克。
- 整体体羽呈鲜艳的栗红色,翅膀和尾部带有黑色横纹。
- 头部淡棕色,最明显的特征是长而粗的黄色喙。
- 雄性的头部后方有红色斑块,雌性的喙较短且头部无红色印记。
- 幼鸟的颜色较暗淡,上体条纹更加明显,头部带有显著的浅色条纹。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该物种被分类为“无危(LC)”。同样,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名录中也将其列为保护物种。然而,继2025年3月浙江省政府调整后的重点保护名录中,该鸟种被调出强化保护范围。
【地理分布】
- 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
- 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
- 尼泊尔、泰国、越南
旅鸟:中国香港。
包含中国大陆5个亚种:
1. 云南亚种 (Blythipicus pyrrhotis annamensis):越南南部
2. 海南亚种 (Blythipicus pyrrhotis hainanus):中国海南岛
3. 华南亚种 (Blythipicus pyrrhotis sinensis):中国南部(包括贵州、广西和福建)
4. 指名亚种 (Blythipicus pyrrhotis pyrrhotis):尼泊尔、中国西南(四川、云南)、老挝北部、越南北部
5. 马来亚种 (Blythipicus pyrrhotis cameroni):马来西亚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