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Vangidae > Bias > Black-and-white Shrike-flycatcher
Black-and-white Shrike-flycatcher

Black-and-white Shrike-flycatcher

English name:Black-and-white Shrike-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Bias musicus

【简介】
黑白鵙鹟属于雀形目钩嘴鵙科黑白鵙鹟属,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至东南部,包括安哥拉、贝宁、喀麦隆等地。

【外形特征】
- **雄性**:体长16厘米,体重20-30克。上体呈光泽黑色,翼基白色,形成宽大的翼斑,喉部及上胸也为光泽黑色,其余下体为白色,两侧的下体带有黑色的新月形图案。眼睛黄色,喙宽且黑,腿黄色,脚为黑褐色。
- **雌性**:头部深棕色,背部栗色,翅膀还带有棕色和黑色的混合色彩;下体为白色变肉桂色,两侧下体有棕色的条纹。幼鸟类似于雌鸟,但上身有浅色的条纹,年轻雄鸟逐渐显现出棕色分裂背影。
- **年轻雄鸟**:逐步显现黑白色调,尤其是黑色背部。

【生活习性】
黑白鵙鹟栖息在原始森林及次生林中,常见于加蓬和刚果东部,靠近人类生活地区,也能在东非的农田及花园中见到。活动范围在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1700米之间。主要食物是昆虫(例如膜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和鞘翅目的昆虫),偶尔还会捕捉蜘蛛及蜥蜴。它们在树冠边缘活跃地觅食,尤其擅长面临树叶捕食昆虫,还能在空中捕食,动作灵活。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声丰富多样,包含模糊的哨音,叫声包括粗糙的鼻音双音节接触声,以及清澈的类似于八哥的音符。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利比里亚为4月至5月,在加蓬10月至11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也有此记录。它们在树枝的末端筑巢,靠近道路或河流,巢由植物纤维构成,表面裹上蛛网,呈现一个小而浅的漏斗形状。巢高一般从地面到30米不等。每窝产2至3枚蛋,孵化期18至19天,幼鸟在巢附近停留22至27天后,下一次繁殖季节前离开。

【外型辨识】
雄性显著的黑白色彩和雌鸟的深棕色和栗色组合令其易于识别。与同科其他物种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短尾和长冠羽特征。

【保护状况】
该物种栖息地受到威胁,尤其是在肯尼亚,由于森林破坏,当地变得非常罕见,该物种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分布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比绍到南苏丹,喀麦隆和刚果地区的西南部,乌干达到坦桑尼亚的西北部,以及肯尼亚中部至马拉维南部、津巴布韦东部和莫桑比克的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