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Berlepschia > Point-tailed Palmcreeper
Point-tailed Palmcreeper

Point-tailed Palmcreeper

English name:Point-tailed Palmcreeper

Scientific name:Berlepschia rikeri

【简介】

尖尾棕榈雀,学名Berlepschia rikeri,是雀形目灶鸟科中唯一的独属物种。主要栖息在南美洲特定的茂密雨林边缘和沼泽地带的莫里奇棕榈丛中。

【外形特征】

头部呈现精细的黑白色条纹,冠部和上背部的条纹呈泪滴状,十分醒目;背部的栗色尖尾锐利;腹部和喉咙为白色,带有宽大的黑色条纹;喉部和胸部有长而明显的黑色条纹。翅膀覆羽为栗色,飞羽为暗褐色,臀部的下尾覆羽呈现黑白条纹。

【生活习性】

尖尾棕榈雀多以成对的形式出现并栖息在树冠至中层森林区域,在棕榈树枝叶基部、表面及下方寻找猎物。常见的猎物包括鞘翅目或半翅目昆虫、蜘蛛,甚至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能够利用尾巴支撑身体,有时会倒挂在物体上觅食。

【鸣叫特征】

尖尾棕榈雀发出一系列响亮的断续音符,通常持续3至5秒钟,类似于“ka-koo, didididididididididi”或“dedede-kree-kree-kree-kree-kree-kree-kree-kree-kree-kree”的旋律。有时还会发出喉音“nar”或“daar”的斥责声。

【繁殖习性】

推测尖尾棕榈雀是具有一夫一妻制的繁殖行为。在巴西塞拉多地区观察到该物种可能的繁殖季节为7月至11月期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对照顾隐藏于茂密枯叶中巢穴中的幼鸟。然而,具体筑巢过程、孵化期及幼鸟成长的细节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除了独特的黑白条纹和红褐色的尾部外,尖尾棕榈雀很少出现在莫里奇棕榈丛以外的地方。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由于主要栖息地为相对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棕榈沼泽,尖尾棕榈雀目前的生存状态相对稳定。

【地理分布】

尖尾棕榈雀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巴西东北部至东部的巴伊亚、哥伦比亚东南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部、玻利维亚北部以及智利西部。它们通常栖息于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区,尽管在厄瓜多尔可上至650米。这些鸟种几乎总是出现在茂密的莫里奇棕榈沼泽和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