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ODARGIFORMES > Podargidae > Batrachostomus > Gould's Frogmouth
Gould's Frogmouth

Gould's Frogmouth

English name:Gould's Frogmouth

Scientific name:Batrachostomus stellatus

【简介】
鳞腹蛙口夜鹰(学名:Batrachostomus stellatus)是蛙口夜鹰目蛙口夜鹰科的一种夜行性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低地森林,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南部及印尼的苏门答腊、邦加岛和婆罗洲。

【外形特征】
鳞腹蛙口夜鹰体型中等,体重大约在47至48.5克,身长21至25厘米。它们有两种羽毛色型:一种为亮色型,呈明亮的栗色调,并带有白色斑点,下体有斑驳的白色羽毛;另一种为暗色型,体色主要为棕色,两者的图案大体相似。雌鸟和雄鸟的羽毛几乎相同,但雌鸟颜色略深一些,具有红褐色的底色,虹膜为棕色,腿为黄色;雄鸟的虹膜为黄色,腿为粉红色。幼鸟同样有两种色型,其上体颜色较暗,斑纹不够明显。

【鸣叫特征】
该种的叫声独特,包括‘wooah-weo’的幽灵般歌声,第一音节拉长,第二音节则急促下降,持续时间约为1秒。此外,还有快速的‘wek’音符串,类似于鸫鸟的警报声。

【生活习性】
鳞腹蛙口夜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偏好未受人类干扰的本土树木,一般生活在低地森林,海拔可达500米。它们的生活习性基本是定居的,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如正翅目昆虫、蛾类和甲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在每年6月至9月之间,以马来西亚等地的繁殖季节为例。这些鸟类筑巢在细枝上,巢呈浅杯状,高度大约为1.3米,每窝一般产1枚卵,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约为30天左右。

【外型辨识】
鳞腹蛙口夜鹰可以通过颜色深浅和叫声来区分,相比其他在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蛙口夜鹰,该物种的雌雄在羽毛颜色上差异较小。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近危(NT),主要因栖息地——低地森林受到破坏而面临局部灭绝风险。尽管分布广泛,但由于生境破坏,其种群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地理分布】
鳞腹蛙口夜鹰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包括苏门答腊、Riau及Lingga群岛、邦加岛、北Natuna岛和婆罗洲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