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faced Rufous Warbler
English name:Black-faced Rufous Warbler
Scientific name:Bathmocercus rufus
【简介】
黑脸棕莺(学名:Bathmocercus rufus),又称黑面棕莺,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棕莺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黑脸棕莺体型紧凑,体重约15-20克,体长约12-13厘米。雄鸟头部前部、面部、下巴和喉咙为黑色,形成V形斑块至腹部上部中心;头部后部、颈部、背部和胸侧为深棕红色;翅膀黑色并带有棕红边缘,尾羽为深棕红色;腹部和尾下覆羽为橄榄灰色。雌鸟面部、喉咙和胸部为黑色,但背部为橄榄灰色,颈和胸侧为灰色,下腹部为灰黄色;尾和翅膀则为暗灰棕色。幼鸟的体色为暗橄榄灰色,中央腹部颜色较浅,同时雄鸟翅膀和尾部会有棕红色边缘。而vulpinus亚种比指名亚种更淡,颜色偏棕红色,并且雌鸟胸部两侧颜色更浅。
【生活习性】
黑脸棕莺主要栖息在湿润森林边缘及空隙中茂盛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中,海拔范围在300-1400米之间。它们以甲虫、毛虫、蚂蚁及其卵等昆虫为主要食物,有时也会取食蚁群或润湿地面。
【鸣叫特征】
雄鸟鸣叫为一系列高音哨声,持续时间约1秒,间隔约0.5秒,类似于卡车倒车音。雌鸟则发出较低调的‘tr-trr-trrrt-trrrt’声音。
【繁殖习性】
黑脸棕莺通常为独居并有领地性,且采用一夫一妻制。它们的繁殖巢是由干叶、叶柄编制而成,内衬草、花卉头与偶尔的羽毛,并位于离地面不超过1米的小灌木丛上。每窝产卵2枚。
【外型辨识】
通过其独特的黑色面罩和颜色模式,雄鸟和雌鸟间以及与幼鸟对比,便于与其他同属物种进行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黑脸棕莺被列为无危(LC)状态。
【地理分布】
黑脸棕莺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地区,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肯尼亚、卢旺达、南苏丹、坦桑尼亚和乌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