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meted Myna
English name:Helmeted Myna
Scientific name:Basilornis galeatus
【简介】
大王椋鸟因其显眼的头冠而著名,广泛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邦盖群岛和苏拉群岛的原始森林中。
【外形特征】
长25厘米。前额、顶部和颈背的羽毛排列向中线,形成一个黑色的、带有紫色光泽的羽冠。上体和下体呈黑色,带有绿色金属光泽,耳羽下方和颈部侧面有白色斑块,延伸至胸部。喉部和胸部的白色斑块连成一片,有的还带有赭色。翅膀和尾部为深棕色,虹膜为棕色,喙乳白色,腿为黄色。雌雄外观相似,而幼鸟的羽冠较短且色泽较淡,上喙偏暗色,喉部呈棕色。
【生活习性】
偏好原始森林的冠层活动,但也能适应边缘地带和退化林区。主要以水果和浆果为食,在树冠层觅食,偶尔会降至较低层次。通常单独或成对行动,有时会组成规模达22只的群体。
【鸣叫特征】
大王椋鸟的鸣叫复杂多样,包括旋转式的“weee-ow-weee-ow”声,以及混合着“chur”和“chip”的音符,同时还发出一种清脆响亮的金属质感“chip”声音。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习性的公开资料较少。
【外型辨识】
很容易通过其独特的羽冠与颈部、胸部的显著白色标记与同类物种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IUCN状况**:近危(NT)。大王椋鸟的地理分布紧缩,全球种群相对较小。由于在苏拉群岛低地的未受干扰森林中变得稀少,可能面临一定的生存威胁。
【地理分布】
分布在苏拉威西岛东侧的邦盖群岛(包括Peleng和Banggai岛)以及苏拉群岛的若干岛屿,如Taliabu, Seho, 和Mangole岛。大王椋鸟广泛分布于华莱士区(从印度尼西亚西朝东延伸至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包括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及其他附近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