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eared Warbler
English name:Black-eared Warbler
Scientific name:Basileuterus melanotis
【简介】
黑耳王森莺(英文名:Black-eared Warbler,学名:Basileuterus melanotis)是雀形目森莺科王森莺属的一种鸟类。曾经被认为是三纹王森莺的地理隔离亚种,但是它们独特的歌声和基因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不紧密。主要分布在哥斯达黎加的高海拔地区及巴拿马西部的亚热带湿润森林中。
【外形特征】
黑耳王森莺体长约13厘米,整体羽毛呈橄榄棕色,腹部和下体为淡黄色。其头部有黑白条纹,脸颊黑色,眉纹灰白色延伸至颈侧。雌雄鸟在外观上类似。幼鸟上体暗橄榄褐色,头纹不清,翼覆羽有黄斑。喉部及下体为暗褐色,腹部颜色相对亮些。喙深棕色至黑色,脚爪灰色偏暗。
【鸣叫特征】
这种鸟的叫声包括快速连续的尖锐声,其中夹杂着颤音、尖锐和粗糙的声音,某些时候与siskin(另一种猛禽)的叫声相似。还可能发出一系列类似“tsitting”的干哑音节,或尖锐且粗糙的声音。
【生活习性】
黑耳王森莺活跃于中美洲亚热带湿润森林的低层林冠中,喜欢在海拔600至2100米的森林边缘和茂密的次生林地带生活。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在地上寻找树叶下的猎物。通常结成小群活动,并常与其它鸟类混合群体一同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3月至5月中旬之间,已知的唯一巢穴记录是在地面上的一个两层结构筑巢:外层由枯干树叶、树枝和活着的蕨类植物叶片编织而成,内部则填充有细小的草茎和叶子。一个巢中曾发现有三枚雏鸟,关于具体的繁殖细节依然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与了解。
【外型辨识】
在形态上,黑耳王森莺比三纹王森莺显得更圆润,尾巴也偏长,脸部的斑纹有所不同。在巴拿马西部的亚群,其下体颜色更深,上体略呈深橄榄色。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分类,黑耳王森莺目前被列为无危物种(IUCN:LC)。
【地理分布】
该鸟主要见于中美洲的亚热带湿润山地森林,如塔潘蒂国家公园和蒙特韦尔德周边的私人保护区。尽管其分布范围有限,但凡在适宜生物群落中,黑耳王森莺都显得相当常见。然而,山区森林环境的遭受破坏是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