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Bangsia > Moss-backed Tanager
Moss-backed Tanager

Moss-backed Tanager

English name:Moss-backed Tanager

Scientific name:Bangsia edwardsi

【简介】
**学名**: Bangsia edwardsi

**别名**: 其他名称包括Bangsia Cariazul、Bangsia Dorsimusgoza和Tangara de Edwards,常见别名为Moss-backed Tanager(苔背唐纳雀)。

【外形特征】
苔背唐纳雀体形健壮,喙粗短。其最显著特征是颜色:带有蓝黑色头冠,深紫色的耳侧,脑袋其余部分为黑色;上身呈暗绿色。飞行羽呈蓝绿色,下身则偏黄绿色。此外,胸部中央有一个明显的黄色斑点。脸部侧面由暗淡至淡蓝色组成,被深色的前额、冠以及眼周黑色部分和喉咙及颈背所包围。背部和上体,包括上尾覆羽都是苔绿色;翅膀和尾巴灰暗,次级飞羽外缘和三级飞羽都为灰色,辅助飞羽呈浅蓝色。胸部中央的黄色斑更加鲜亮,而其他部位多为橄榄绿色。幼鸟和成鸟外观类似,但幼鸟黄色斑点没有那么显眼或缺失。雌雄两性体形相似,但雄鸟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显得更艳丽。

【生活习性】
苔背唐纳雀生活在太平洋斜坡的湿润云雾森林中,海拔分布从600至2200米,主要活动在茂密森林的中到上层。它们偶尔也会在森林边缘、次生林或开阔地带出现。主要食物包括果实及节肢动物,偏好高高在上的树冠层果实以及在树冠下层捕食昆虫。

【鸣叫特征】
一直被认为是较宁静的侧目球尾科鸟类。歌曲为反复上升和下降的断续音,且在晓后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会从栖木上大量持续地发出由“搲-撮-撮-撍”组成的类似气泡的颤音连音,可持续长达一分钟。叫声则较为短促且尖锐,类似“psheee”,尤其在授食期间。此外,雄鸟还有简单的领域叫,还有干扰或报警鸣叫。

【繁殖习性】
苔背唐纳雀的社会性巢穴呈开放式杯状,一般在树木的两个苔藓覆盖的小枝之间。这些巢筑在距地面约2米的高度,主要由新鲜的植物材料组成,比如蕨类叶片、苔藓和细藤,内衬则用更细小的纵向叶丝。雌鸟产下卵后,科学家曾观察到幼鸟乞食行为出现在六月份,另据记录,一月份仍然可见最近离巢的雏鸟。

【外型辨识】
金环唐纳雀拥有类似的显著特征,比如蓝色绿色翅膀和背部的绿色下体,不过与其他近似种不同点是缺少跟眼圈遮住的黄色圈。金胸唐纳雀的脸部、背部和腹部是黑色的,并有亮黄色的下尾覆羽。以此想与其他Bangsia属成员区分,苔背唐纳雀的鸣叫声更为粗糙。

【保护状况】
尽管该物种的整体数量自有记录以来确有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并未达到IUCN红色名录中脆弱程度标准。因此,苔背唐纳雀被IUCN评估为“无危物种”,即不属于受到威胁的类别(IUCN:LC)。尽管如此,任何野外鸟类的数量减少始终是令人担忧的信号,需要更加积极地落实保护措施以确保这种特有的生态景观得到保护。

【地理分布】
苔背唐纳雀主要栖息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西部和厄瓜多尔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海拔从600米至2200米之间。在哥伦比亚,苔背唐纳雀一般出现在900米以上的区域;而在厄瓜多尔的栖息高度则主要属于500米至1100米之间,部分地区更是高达1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