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rumped Foliage-gleaner
English name:Brown-rumped Foliage-gleaner
Scientific name:Automolus melanopezus
【简介】
褐腰拾叶雀,又称为布朗伞头鸟(学名:Automolus melanopezus),是雀形目灶鸟科奥特拾叶雀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西部地区,栖息在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西等国的特定区域。
【外形特征】
该种鸟体长约为16至19厘米,体重约27至32克,喙较短而坚固。整体以深褐色为主,面部有淡色条纹,特别是耳羽区域。头顶呈现棕色,并带有淡色斑点的前额。背部和臀部为深棕色,逐渐转变成略带栗色的上尾覆羽。鸟类的翅膀内侧为暗淡的赭色,羽翼为深红棕色,飞羽则较为红褐色。尾羽呈深棕色。具有暗淡的棕黄色喉部,胸部和腹部颜色逐渐变为浅棕色。侧面及胸腹处颜色更深,下尾覆羽为浅红棕色。虹膜呈深红色至橙色,上颌为暗灰色至黑色,下颌为浅灰色至灰棕色,腿和脚色为橄榄灰色至绿灰色。年幼的褐腰拾叶雀,冠羽边缘更暗,喉部颜色较成鸟浅淡,体下色更深更棕色。
【生活习性】
褐腰拾叶雀全年驻留其自然栖息地,主要居住在南美洲的热带常绿森林中。它们一般出现在快速流动河水与森林交界处的Guadua竹林环境中。海拔高度在300到500米之间,偶见到600米的高地。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昆虫、蜘蛛,偶尔也吃小树蛙。在林下层和较低的中层通过翻找枯落物来觅食。常与其它鸟类形成混合物种觅食群。
【鸣叫特征】
其鸣叫特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连续的快速节奏,发出“whip, whip, whudidididit-wrrrrrr”之声;另一种类似上扬音调的“whe-de-de-de-de-de-de”,以降音结尾。
【物种区别】
与其他拾叶雀相比,最为显著的特征为橙棕色的喉部斑块和红色的眼睛,以及其独特的鸣叫声。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该种鸟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其广泛分布,但由于种群数量减少,仍需关注。在某些保护区如秘鲁的马努国家公园内,褐腰拾叶雀可以被观察到。尽管该物种已被列入名录,但未鉴定出具体威胁。
【地理分布】
褐腰拾叶雀栖息于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核心地区,具体是哥伦比亚(普图马约西部)、厄瓜多尔、秘鲁(亚马逊斯、洛雷托北部)、秘鲁的西南部区域(乌卡亚利南部、库斯科、马德雷德迪奥斯)、巴西(西南部亚马逊州、阿克雷、朗多尼亚北部),以及玻利维亚(潘多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