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e-tailed Canastero
English name:Pale-tailed Canastero
Scientific name:Asthenes huancavelicae
【简介】
苍尾卡纳灶鸟(学名:Asthenes huancavelicae)属于雀形目灶鸟科中的卡纳灶鸟属,仅分布于秘鲁中南部。有两个亚种分别是Asthenes huancavelicae huancavelicae 和 Asthenes huancavelicae usheri。
【外形特征】
苍尾卡纳灶鸟的体长范围为14.5厘米至16.5厘米,体重在17.5克至24克之间。其头部为淡灰色,眼眉纹明显,面部其他部位呈现暗淡的肉色,背部为浅棕色,臀部及上尾覆羽呈现赤褐色。翅膀覆羽亦呈赤褐色,内部边缘有狭窄的赤褐色边。飞羽几乎全为灰暗色,尾巴的外侧最外一对羽毛呈现赤褐色,而外缘更淡,接近白色。喉咙中心部位为橙色赤褐色,喉侧、胸部和腹部则是奶油白色,两侧带有赤褐色,下尾覆羽亦呈现赤褐色。虹膜深棕色至浅灰色,喙尖为黑色或深灰色,腿脚则为蓝灰色至黑色。幼鸟的喉咙全白,胸部和腹部有灰暗的条纹或斑点。
【鸣叫特征】
亚种Asthenes huancavelicae usheri的鸣唱具有细而均匀的颤音,并且起伏不定,通常通过灌木或小树顶上传播。不过,指名亚种的特定鸣唱尚无详细描述。
【生活习性】
苍尾卡纳灶鸟一年四季均在栖息地生活。这一物种主要栖息于干燥的环境或灌木丛及附近林地中常见的柱型仙人掌。苍尾卡纳灶鸟的食物以节肢动物为主,搭配部分种子。其觅食活动多在地面及低矮木本植被间进行,通常以单独或成对形式行动。
【繁殖习性】
该物种具有建造球状结构的巢行为,由棍棒堆叠而成,尺寸约40厘米,有时这些棍棒带有刺。此外,巢室内部会用羊毛、羽毛和柔软植物材料进行填充,并可建于柱状仙人掌中。一般认为苍尾卡纳灶鸟是单配偶制的鸟类,不过关于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的详细信息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外型辨识】
相比较于指名亚种,亚种Asthenes h. usheri的整体颜色更为淡雅,上部颜色更浅,臀部和上尾覆羽无明显的赤褐色,尾巴最外侧羽毛的外缘非常浅,几乎接近白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2009年的鸟类红色名录评估,苍尾卡纳灶鸟的保护等级分为LC(无危)和近危(Near Threatened)。两个亚种估算的成熟个体数量在2500到10000之间,并可能正在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逐渐丧失。导致这两个保护等级不同的因素是栖息地丧失的速度差异。
【地理分布】
苍尾卡纳灶鸟主要分布于秘鲁的中南部,包括Manterró河盆地(位于Huancavelica和Ayacucho地区)、Apuimet River及其支流Pampas河盆地(位于Ayacucho和Apurímac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