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se-colored Thistletail
English name:Mouse-colored Thistletail
Scientific name:Asthenes griseomurina
【简介】
灰棘尾雀,学名为Asthenes griseomurina,是雀形目灶鸟科卡纳灶鸟属的一种鸟类。其又名Mouse-colored Thistletail,首次被描述于1882年,由Sclater发现。这种鸟类分布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南部至秘鲁北部的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
灰棘尾雀成年体长18至21厘米,体重15.5至19克。全身呈现暗淡的橄榄棕色,头部有一条不明显的灰色眉纹,眼周有白色眼环。尾羽非常长,形状尖细并且末端羽毛稀疏,形成独特的外观特征。喉部颜色较淡,有时带有微弱的白色条纹,其余下体为灰褐色。其虹膜为棕色,上颚呈深灰色,下颚颜色较浅,腿脚为蓝灰色。
【生活习性】
灰棘尾雀主要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高山草甸、树线附近的云雾林边缘及Polylepis树林。通常成对活动,并有时与其它物种形成混合觅食群。它们以捕捉栖息于植被和小枝上的节肢动物为主,靠近地面觅食。
【鸣叫特征】
灰棘尾雀的叫声特征是它的一系列音符在快速加速至颤音之前,伴有起始音节起伏变化。
【繁殖习性】
关于灰棘尾雀的繁殖行为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
【外型辨识】
与原描述相比,本鸟种全长约48cm,体型较大,并且大部分颜色变化主要体现在雌雄两性之间。雄性成鸟体色为黑色,具有紫色金属光泽,最外侧一对尾羽特别延长呈“盘形尾”。雌性成鸟则色泽暗淡,尾羽呈现普通深叉形态。
【物种区别】
与灰棘尾雀相似但不同的鸟种是白颏棘尾雀。它们有以下区别:灰棘尾雀上体颜色为橄榄棕色而非红褐色,并且羽纹不明显,此外分布地区也不同。因此在地理上不会重叠,较易辨别。
【保护状况】
灰棘尾雀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的LC(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灰棘尾雀分布于南美洲多个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但主要集中在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区域和周边特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