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Asthenes > White-chinned Thistletail
White-chinned Thistletail

White-chinned Thistletail

English name:White-chinned Thistletail

Scientific name:Asthenes fuliginosa

【简介】
白颏棘尾雀,学名Asthenes fuliginosa,属于雀形目灶鸟科卡纳灶鸟属。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从哥伦比亚到秘鲁中部的高山草甸和矮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白颏棘尾雀体长约18至20厘米,体重14至20克。上体为温暖的棕色,翅膀颜色较为明亮。尾部长且尖锐,表现出深叉形状,末端羽毛逐渐变得稀疏和短小。该鸟具有白色下巴以及逐渐过渡为灰褐色的下体,侧翼带有棕色色调。眼睛周围有隐约的灰褐色眉纹,眼圈为白色。喙部上半段为黑色至深灰色,下半段颜色较浅,接近白色。鸟类的腿脚呈蓝灰色或灰色。

【生活习性】
白颏棘尾雀普遍栖息于高山草甸和矮灌木丛,特别是在海拔2800至4000米的高度之间的树线生态过渡带和湿润云雾林边缘的茂密灌木丛中。它们主要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食,有时也以小种子为辅。白颏棘尾雀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与其他鸟类混群觅食。

【鸣叫特征】
白颏棘尾雀的鸣叫通常表现为高音、快速上升并略带颤音的序列,持续时间约为2至3秒。其他叫声则可能是高音、尖锐、穿透性强的“pyeek”或“kick”,有时会成串发出。

【繁殖习性】
据推测,白颏棘尾雀为一夫一妻制。它们通常建造由苔藓、草和植物绒毛制成的小球状巢穴,放置于近地面的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准确的繁殖行为细节仍然未知。

【外型辨识】
与Canastero相比,白颏棘尾雀完全无条纹且具有模糊的眼部白圈和短浅的灰眉纹,这也可作为识别特征。与灰棘尾雀不同,白颏棘尾雀上体颜色更为鲜艳,眼眉纹更为明显。此外,不同亚种在背部颜色上也存在细微差异。

【保护状况】
白颏棘尾雀被列为IUCN无危等级(*Least Concern, LC*)。尽管它们分布较为广泛,但由于栖息地的线性特性,总体数量可能较小。白颏棘尾雀栖息地的树线因火灾和过度放牧有所改变和减少。因此,它们保护状况需持续监测。

【地理分布】
白颏棘尾雀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狭窄地带,从哥伦比亚西部到秘鲁中部,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和秘鲁。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高度也有所差异,例如在哥伦比亚低至2400米,在厄瓜多尔低至3500米。白颏棘尾雀是该区域重要的生态成分,不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还通过捕食过程维护了食物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