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hre-browed Thistletail
English name:Ochre-browed Thistletail
Scientific name:Asthenes coryi
【简介】
赭额棘尾雀(Asthenes coryi)是雀形目灶鸟科卡纳灶鸟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西部安第斯山脉。
【外形特征】
赭额棘尾雀体长约16至18厘米,体重约15至18克。它具有长长的、尖锐的红褐色尾巴,上身呈暗褐色,下身灰棕色,面部颜色较深,额头为淡赭色,逐渐过渡至橄榄棕色的头、背及尾部。翅膀颜色稍深,主要为暗红棕色。它的尾巴特别长,末端羽毛稀疏,尾部最外侧的一对尾羽明显展开,形成独特的外貌特征。下颚处有一小块赤褐色斑点,腹部中央几乎白色。其眼睛为深棕色至灰棕色,喙呈暗灰棕色,下颚基部粉红色,脚趾呈蓝灰色。雌雄鸟在外形上相似。
【生活习性】
赭额棘尾雀栖息在委内瑞拉西部安第斯山脉的高山草甸、较高海拔的高山植被、以及云雾林边缘和树线附近的茂密灌木丛中。活动范围主要在海拔3500至4100米的区域,有时会下降至海拔2800米处的云雾林开口地带。全年留居在分布区域内,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主食,偶尔也会摄入少量种子。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还会加入到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体中。主要在林底下层的叶子和小枝上觅食,偶尔也会在地面觅食。
【鸣叫特征】
赭额棘尾雀的鸣叫声特点是干燥、颤音,持续约1.5秒,音调在结尾时逐渐降低。其具体的鸣叫模式为‘pipipi-pi-pi-pi-pi-pi-pi-pi-pi, pi, pi, pi, pt, pt’。此外,还会发一些较高亢且带鼻音的声音,如‘meeeow’,而警报声则高音,类似于‘péé-d-deet’。
【繁殖习性】
关于赭额棘尾雀的具体繁殖生物学信息尚未明确。
【外型辨识】
在委内瑞拉的安第斯山脉中,该物种是唯一一种没有条纹的Furnariidae家族成员。通过其独特的颜色模式和特定的叫声,可以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2009年版),赭额棘尾雀被归类为无危(LC)。虽然它的分布范围较小,但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主要威胁来自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境变化。由于其栖息地呈线性分布,种群数量可能较小。
【地理分布】
赭额棘尾雀主要分布于委内瑞拉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具体范围覆盖了从特鲁希略州南部至塔奇拉州北部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