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agascar Owl
English name:Madagascar Owl
Scientific name:Asio madagascariensis
【简介】
马岛长耳鸮(学名:Asio madagascariensis),又称为马达加斯加长耳鸮,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全岛。它属于鸮形目鸱鸮科长耳鸮属的鸟类,是马达加斯加岛上体型较大的鸮类之一。
【外形特征】
体长约40至50厘米,体重约770克。头部覆盖着深棕色斑点,耳簇细长且颜色一致;脸部淡土黄色逐渐变为深棕色,背部和翅膀带有棕色和土黄色的网纹和斑点;胸部和腹部为淡土黄色,带有深棕色的宽窄不一的条纹,呈箭头状。虹膜橙色,喙黑褐色,趾黄褐色。雌雄较为相似,但雌鸟体型通常更大,雏鸟覆盖白色绒毛,脸上有清晰可见的黑色面具和耳簇。
【生活习性】
主要在夜间活动,栖息于各种森林类型,如湿润常绿林、干燥落叶林、画廊林直至城市区域。以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和鼠狐猴为主食,同时捕食蝙蝠、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昆虫。拥有强大的爪子,能够抓取大型猎物。
【鸣叫特征】
叫声以“wan gwan, wan gwan”为主,伴有音调和音量逐渐升高的变化,随后降低并缓慢消失;偶尔也会发出悠扬的“ulooh”声。幼鸟在寻找食物时会发出逐渐上升的叫声。
【繁殖习性】
8月至11月间繁殖,通常将巢筑于约9米高度的附生植物丛中或改建其他鸟类旧巢。每次产卵2至3枚,孵化期为36天左右,雏鸟发育约36天即可换羽离巢。幼鸟离开巢穴初期仍会留在巢附近直至约2个月左右方才永久离巢独立生活。
【外型辨识】
该鸮种8月至11月间繁殖。通常将巢筑于约9米高度的附生植物丛中,且曾用其他鸟类旧巢经改建而成。每次产卵2至3枚,孵化期为36天左右,雏鸟发育约36天即可换羽离巢。
【保护状况】
马岛长耳鸮被IUCN评定为无危物种,并受CITES附录二保护。但因其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当地村民常对它们进行迫害,如在1982年时曾有人捕获并高挂一只成鸟作为不吉的象征。
【地理分布】
该鸮种类广泛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全岛,包括西部的莫龙达瓦、南部的贝伦蒂、东部的安达帕和拉诺马法纳等;在其分布地域内,该物种通常从海平面起至超过1600米(甚至可达1800米)的海拔高度内存在可能被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