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Asarcornis > White-winged Duck
White-winged Duck

White-winged Duck

English name:White-winged Duck

Scientific name:Asarcornis scutulata

【简介】
白翅栖鸭(拉丁名:Asarcornis scutulata)是雁形目鸭科的一种大型鸭。它们与疣鼻栖鸭存在亲缘关系,但遗传分析显示两者的相似度较低。根据其分子遗传和地理分布特性,白翅栖鸭被单独归类于Asarcornis属中,与疣鼻栖鸭的关系较远,但与针尾鸭更为接近。

【外形特征】
白翅栖鸭体长在66至81厘米之间,翼展可达116至153厘米,体重通常在1.95至3.9千克。最显着的外部特征是暗色身体与白色头颈的强烈对比,头、颈布满黑色斑点,雄鸟具有淡黄色喙部及显眼的白色翅覆羽,而雌鸟体型较小,上颈部斑纹更为密集。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叫声包括类似鹤或鹅的高音“hoa-OAAH”声,雌鸟叫声较低沉且包含更多“hong”、“hongong”等和音。

【生活习性】
白翅栖鸭栖息于森林覆盖的湿地环境,诸如池塘、沼泽或慢流的溪流,偏好白天隐蔽于高树或密集植被中,夜间进行觅食。其饮食构成多样,包括种子、水生植物、稻米、蜗牛、小鱼与昆虫等。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雨季早期,雄性会在产卵前择定适宜的树洞筑巢,通常位于离地3-23米的高处。每窝卵数在6-15枚,孵化期持续33至35天,雌鸟独自孵化。出生后,幼鸟受到雌雄双方共同抚养。

【外型辨识】
白翅栖鸭最显着的外部特征是暗色身体与白色头颈的强烈对比,头、颈布满黑色斑点,雄鸟具有淡黄色喙部及显眼的白色翅覆羽,而雌鸟体型较小,上颈部斑纹更为密集。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分类为EN(濒危)。CITES列入附录I。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二级(自2021年2月5日起)。

【地理分布】
历史上,白翅栖鸭分布广泛,从印度东北部、孟加拉、东南亚国家至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由于低地热带森林的破坏、人为干扰以及非法狩猎,该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依然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柬埔寨、印度、老挝、越南及泰国等国家与地区见到其踪迹,部分地区数量已变得极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