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ry-backed Woodswallow
English name:Ivory-backed Woodswallow
Scientific name:Artamus monachus
【简介】
白背燕鵙(学名:Artamus monachus),属于雀形目燕鵲科燕鵲属。分布于印尼苏拉威西岛及其周边岛屿,包括Lembeh、托吉安群岛、Butung、邦盖群岛和苏拉群岛。
【外形特征】
白背燕鵲体型壮实,体长约19至20厘米,整体白色,头部和喉部为棕灰色,眼先和下颌为黑色。翅膀和尾巴呈深灰黑色。眼睛深棕色,喙部颜色为浅蓝灰色,尖端黑色,两侧是蓝灰色的腿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幼鸟的具体特征尚未明确。
【生活习性】
白背燕鵲主要栖息于树木覆盖的地区,偏好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带,较少出现在开阔地带。它们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在未受破坏的森林树冠上空捕食,偶尔在小型森林空地边缘短暂停歇。通常会以个体、小群体或多达20只的群体形式活动。
【鸣叫特征】
白背燕鵲发出一系列具有金属质感的单音节鸣叫,声音比白胸燕鵲更为清脆和穿透力强。此外,还会发出"tschirr-woouit"的声音,通常重复两次。
【繁殖习性】
白背燕鵲在7月底记录显示有活跃的巢穴,位于大约15米高的大树上,靠近大型附生植物基部。这种巢穴通常只有一个。
【外型辨识】
这种燕鵲可以依靠其白色背部与白胸燕鵲区分开来,更倾向于栖息于树木覆盖区域,而较少出现在开阔地带。
【保护状况】
据IUCN的评估,白背燕鵲的保护状况为LC(无危)。尽管这种鸟在苏拉威西岛上的分布较为广泛但并不连续,数量总体稀少,在局部地区相对常见。它出现在包括Dumoga-Bone国家公园在内的若干保护区。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尼苏拉威西岛及其周边岛屿,包括Lembeh、托吉安群岛、Butung、邦盖群岛和苏拉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