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headed Vanga
English name:White-headed Vanga
Scientific name:Artamella viridis
【简介】
白头钩嘴鵙,英文名:White-headed Vanga,学名:Artamella viridis,属于雀形目钩嘴鵙科白头钩嘴鵙属的鸟类。仅限于马达加斯加岛分布,栖息环境包括低至中海拔的各类森林、邻近的种植园和灌木丛。
【外形特征】
白头钩嘴鵙体长约20厘米,体重44至57克。雄性头部及下体纯白色,上体覆盖绿黑色带金属光泽,尾部和翼上覆羽呈现黑色,翼下覆羽为白色。雌性则头呈淡灰色,喉部较浅,胸部淡灰,腹部、侧腹部和尾下覆羽略带黄色。虹膜深棕色。
【生活习性】
白头钩嘴鵙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蜘蛛、毛虫、蚱蜢、蟋蟀及少量小型脊椎动物如变色龙。偶尔也会食用果实和种子。其觅食行为多样,既可以活跃在植被的中上层也能在地面活动,善于在嵌入树皮下的地方搜寻猎物,有时更会倒挂在树木上。捕食猎物时用爪抓取和喙啄食,有时甚至直接扑击叶片及枝条上的目标。
【鸣叫特征】
雄鸟发出哨声音'weety-woo weety-woo weety-woo';表示回应的其他雄鸟之间亦有多种响亮、清脆的啼叫声。这些叫声中包括了短暂声“whert”等。鸣声对同物种作出回应显示动物社交行为。
【繁殖习性】
白头钩嘴鵙在繁殖期10月到次年1月进行巢筑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Ampijoroa区域。巢基为植物纤维和细枝编织,表面覆盖蛛网,高度一般在6至19米,筑巢行为主要由成鸟共同协作完成。通常一窝产三枚卵,孵化期约19天,幼鸟育成约22至24天。
【外型辨识】
与Chabert鵙相比,白头钩嘴鵙体型较大且头部全白;相对镰嘴鵙,体型小,但喙部相对较短。雌鸟及初生鸟类可根据头部颜色、体型和喙的形状进行辨别。白头钩嘴鵙曾一度被认为与绯胸黄鹂同属,但科学研究表明,两者隶属于不同属。
【保护状况】
按IUCN红色名录分类,白头钩嘴鵙处于无危级别(LC),此物种在野外生存特征鲜明、紧凑,威胁程度有限,但仍需要持续监测。
【地理分布】
本物种局限分布在马达加斯加,除未到访中部地区,涵盖所有低至中海拔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