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onarchidae > Arses > Pied Monarch
Pied Monarch

Pied Monarch

English name:Pied Monarch

Scientific name:Arses kaupi

【简介】
斑皱鹟,学名Arses kaupi,属于雀形目王鹟科皱鹟属。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沿海地带。

【外形特征】
斑皱鹟体长15至16厘米,体重约12.5至15克。雄鸟头部、背部和翅膀为黑色,尾巴亦为黑色,翼上有白色肩羽形成明显的白色弯月形。在其颈部有一环绕的白色圈,喉部为白色,此外胸口有一条黑色的宽带,而腹部和下体呈白色。雌鸟的白色喉部及颈圈不那么明显,覆盖面积较小且颈圈不完全,眼环颜色也不如雄鸟鲜明。幼鸟的外观与其母类似,颜色更暗淡,眼环不显蓝色,喙为角质色。

【生活习性】
斑皱鹟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和鳞翅目的昆虫。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可能形成由3至5只小型家庭群体组成的队列。它们经常与其他王鹟、扇尾莺、鹪鹩及卷尾莺一起在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中觅食。它们主要在森林的中层活动,较为接近树干和大枝,并极少接近地面。通过其优越的攀树技巧,斑皱鹟能螺旋状地在树皮和苔藓中搜寻食物,还会尝试在空中捕食。

【鸣叫特征】
繁殖季节中,斑皱鹟叫声较为喧闹;而非繁殖季节则较为安静。其鸣声具体表现为一系列清晰、快速而略带嗡嗡声的“chwee”音符,声音深沉且比领皱鹟更高。叫声为鼻音,粗糙且为双音节的“shweeeit”。

【繁殖习性】
斑皱鹟的繁殖季节主要为每年的10月至1月,每次繁殖一窩。一对夫妻一起建造一座类似吊篮的细杆和蜘蛛网巢,巢外部还会装饰有苔藓,悬挂在藤蔓或小树的3至10米高的位置。每个巢约产2个椭圆形乳白色并带有红色或棕灰色斑点的卵,大小为19.3至20.8毫米×14至14.7毫米。在育雏期间,雄鸟和雌鸟一起担负起孵化和喂养幼鸟的职责。

【外型辨识】
与同属的领皱鹟和其他皱鹟物种相比,斑皱鹟最显著的特点是胸前的黑色宽带、雄鸟的显眼的白色颈圈与蓝眼环。雌鸟和雄鸟之间的区别也在于雌鸟的白色喉部与颈圈及蓝色眼圈不如雄鸟突出。这些特征使得斑皱鹟在视觉上较为容易被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斑皱鹟被分类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斑皱鹛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沿海地带,特别是在东北部的热带森林边缘和次生林中。其分布范围包括约克角半岛东部以及从库克敦到因厄姆一带的昆士兰东北部地区,海拔从海平面至约900米不等。冬季期间,部分个体会向阿瑟顿高原的桉树林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