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oon Mountain Greenbul
English name:Cameroon Mountain Greenbul
Scientific name:Arizelocichla montana
【简介】
喀麦隆绿鹎(Arizelocichla montana)也被称为喀麦隆小绿鹎、喀麦隆山绿鹎、山绿鹎和小山绿鹎,是雀形目鹎科绿鹎属的鸟类。它们因栖息地受到破坏而变得愈加稀少。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体长约17-18厘米,雄鸟体重约为30-34克,雌鸟体重约30克。身体覆盖着均匀的黄橄榄绿色,包括翅膀和尾巴。头部轻微偏灰,眼周有淡淡的黄色眼圈,下体也是黄橄榄绿色,胸部、腹部和尾部下方部分特别明亮。虹膜为鲜艳的红色或红棕色,喙为黑色,腿色为灰色或灰黑色。雌雄外观相近,雌鸟则略小一些。幼鸟眼球为灰褐色,脚为黄色至灰白色。
【鸣叫特征】
喀麦隆绿鹎的鸣叫声低沉柔和,以较慢节奏的沙哑声发端,以较快节奏的“churp-churp-churp-chipurchipurcherr”收束。除了低沉的“kerr”或“purr”声外,还有快速重复的鼻音“chup”。
【生活习性】
栖息于中海拔和高山森林,尤其喜森林边缘、空地、次生林及其邻近的灌木丛。主要分布在1000-2500米的高度,但在喀麦隆山则记录到低至500米地区。它们大部分时间留居原地,但非繁殖季节会迁移到较低的海拔。它们以果实为主食,包括Harungana、Maesa植物以及Myrica和Schleffera的种子及昆虫。一般单独或成对出现,在灌木层下方活动,高度可达10米或更多。
【繁殖习性】
繁殖活动可见于1月至3月,并在4月至5月有筑巢行为。截至2024年,关于其繁殖行为的详细记录仍较匮乏。
【外型辨识】
与西方山绿鹎相比,其头部无灰色,也无与眼眉形成对比的白色眼眉。其整体色彩更为绚丽,尾部为橄榄绿色,而非红棕色。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价等级为LC(无危)。然而,不可持续的木材开采、缺乏管制的燃烧以及农业发展的不可控扩张,导致其生境遭到破坏,物种存续面临威胁。它们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如尼日利亚的Gashaka-Gumti保护区,以及喀麦隆的Banyang Mbo野生动物保护区、Rumpi Hills和Bali-Ngemba森林保护区被观测到,虽然一些已知栖息地并未获得保护。
【地理分布】
喀麦隆绿鹎分布于非洲东部,包括尼日利亚东南部(Gangirwal山、Gotel山脉、Obudu高原)和喀麦隆西部(Tchabal Mbabo以及Bamenda高地至喀麦隆山)。它们主要栖居在山地森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