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Argus
English name:Great Argus
Scientific name:Argusianus argus
【简介】
大眼斑雉,又称青鸾、百眼雉鸡。其学名为Argusianus argus,属于鸡形目,雉科。
【外形特征】
- 大眼斑雉为大型鸟类。
- 雄性个体全长可达160至200厘米,尾长105至143厘米,体重2.04至2.72千克;雌性全长72至76厘米,尾长30至36厘米,体重1.36至1.7千克。
- 雄鸟羽毛呈褐色,具有蓝色的裸露头部与较小的颈部,上胸部为红色,次级飞羽特长且宽,其上有眼状斑纹装饰;雌鸟整体颜色偏红褐色,尾羽及眼斑较小。两性均有蓝色的裸露面部皮肤。
- 雄鸟头部较小、颈部无毛,雌鸟顶部呈棕褐色。
【生活习性】
- 大眼斑雉主要栖息于低海拔地区的原始森林及次生林中,亦于干燥的高地活动,高度范围从海平面到海拔1300米不等,但通常不超过900米。
- 它们通常在地面上觅食,吃各种植物果实、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 大眼斑雉晚上栖息在树木上,白天则在林间地上觅食,大部分时间是单独活动,在繁殖季节除外,此时雌鸟会聚集起来观赏雄鸟的求偶展示。
【鸣叫特征】
- 文本未提及大眼斑雉的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 在繁殖季节,雄性会在森林开辟出一片区域用于展示和求偶。
-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扩展翅膀,向雌鸟展示其中所包含的众多眼状斑纹,令对方惊喜且印象深刻。每只雌鸟一次产卵两枚。
- 需孵化24至25天,但雄鸟在这些过程中不负筑巢、孵化或雏鸟抚育之责。
【外型辨识】
- 文本未提及具体的大眼斑雉的外型辨识特征。
【物种区别】
- 大眼斑雉有两个野生亚种——指名亚种(Argusianus argus argus)和婆罗洲亚种(Argusianus argus grayi)。
- 它是鸡科中最大的鸟类之一。
【保护状况】
- 大眼斑雉分布在亚洲的婆罗洲、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热带森林里。由于栖息地破坏,这种鸟的区域分布密度变得稀少。
- 尽管其求偶行为看似吸引多个伴侣,实际上它们是单配偶制。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大眼斑雉列为易危(VU)物种。
【地理分布】
- 大眼斑雉分布在亚洲的婆罗洲、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的热带森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