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ELECANIFORMES > Ardeidae > Ardeola > Malagasy Pond Heron
Malagasy Pond Heron

Malagasy Pond Heron

English name:Malagasy Pond Heron

Scientific name:Ardeola idae

【简介】
马岛池鹭学名:*Ardeola idae*,又称马达加斯加群岛池鹭,属于鹈形目鹭科池鹭属。该中型涉禽分布在非洲中部和东部分布地点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地,繁殖季节则主要在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马岛池鹭面临严重数量衰减,全球大约仅存在1300-4000成熟个体。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

【外形特征】
成年后体长45至48厘米,体重250-350克。羽毛颜色依据季节区分:繁殖季节时,全身羽毛光滑雪白,喙呈蓝色并带黑色尖端,腿部红色,眼周为蓝色且眼睛色泽鲜明;而非繁殖季时,羽毛色泽转变为棕色条纹,绿褐色喙头黑色尖端,腹部和翅膀下显露出白色斑纹。此外,该物种还具有狭长的羽冠,背部羽毛延伸,中趾具有栉状缘,脚部细致长。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多个淡水和湿地环境,如沼泽、湖泊和稻田,不时探寻并隐匿于树木或灌木中。在其栖息地内,这种鸟常与其它水边动物共享空间,主要捕食鱼类、昆虫以及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也捕食小两栖爬行类生物。迁徙季节时,从繁殖地马达加斯加金字塔岛和塞舌尔迁徙到非洲大陆东侧度过非繁殖季节。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包括持续0.5秒的飞行鸣叫用于与其他鸟类保持距离的一种方式,以及威胁性“burr”叫声用于防范入侵。尽管具有这些保护性行为,但却仍然遭遇来自卵与幼鸟被盗及其栖息地的退化等诸多威胁。

【繁殖习性】
其繁殖行为发生在10月至次年3月之间。马岛池鹭偏好在较为隐秘的自然环境进行筑巢繁殖如树上、灌丛或者地上,鸟巢由树枝杂草等构成,每巢产卵3至6枚,卵色纯无斑,孵化期21-25天不等。

【保护状况】
考虑到该物种区域分布和种群数量进一步衰退,已制定多项保护措施,包含针对栖地的恢复计划和防止盗猎行动等。例如,马达加斯加政府推行GELOSE政策,旨在改善和保护马岛池鹭们的自然栖息地。此外,还会与其他涉禽如白翅黄池鹭进行生态隔解,维护多样性的栖地结构。

【地理分布】
马岛池鹭分布在非洲中部和东部分布地点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地,而繁殖季节则主要在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