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necked Heron
English name:White-necked Heron
Scientific name:Ardea pacifica
【简介】
白颈鹭(学名:Ardea pacifica)隶属于鹳形目鹭科鹭属,是一种大型涉禽。这种鸟以其白色的头部和颈部著称,体色为深石青色。其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及周边地区,偶尔可见于印尼和新几内亚。
【外形特征】
白颈鹭体长在76至106厘米之间,体重约在650至860克。成鸟的头部和颈部呈现出纯净的白色,胸部长有黑色斑点,并伴有灰色条纹与白色交错。繁殖季节时,背部和胸部会出现紫色或梅花样的婚羽。上体颜色深石青色,喙、腿及脚均为黑色,眼为绿色,脸部皮肤颜色随季节变化会有蓝至黄的变化。幼鸟全身呈清澈的白色,头颈部分尤为突出。
【鸣叫特征】
白颈鹭通常沉默寡言,在警戒或巢区时发出低沉的嘎嘎声。
【生活习性】
其栖息地包括湖泊、潮汐区域、浅淡水、农场水塘、牧场及路旁积水处。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会捍卫觅食领地,甚至会抢夺食物于鹮和猛禽之间。迁徙模式灵活,可迅速适应人类创造的水体环境。
【繁殖习性】
在澳大利亚,白颈鹭的繁殖季节一般在9月至次年的2月。它们在靠近水域的高树上筑巢,巢结构主要由树枝搭建,高度可达15至40米。卵产3至4枚,呈淡绿色,孵化期约28至30天,由双亲共同照顾幼鸟。幼鸟大约在6至7周时离巢。
【外型辨识】
与斑鹭相比,白颈鹭的白色头部和颈部更为显眼,而斑鹭的头部是黑色帽子,喙及腿为黄色。
【保护状况】
白颈鹭被IUCN列在无危(LC)等级。其种群数量稳定,并且利益于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和灌溉工程,使得白颈鹭在澳大利亚西部特别是从1950年以来明显增加。
【地理分布】
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除干旱的内陆地区,还包括塔斯马尼亚、巴斯特海峡岛屿和南新几内亚。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西南部、塔斯马尼亚、伊里安查亚、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在异常降雨时种群也会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