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ELECANIFORMES > Ardeidae > Ardea > Humblot's Heron
Humblot's Heron

Humblot's Heron

English name:Humblot's Heron

Scientific name:Ardea humbloti

【简介】

马岛鹭(学名:Ardea humbloti,英文名:Humblot's Heron)是鹈形目鹭科鹭属的一种大型涉禽,分布于非洲印度洋区域。它以其显著的深灰色羽毛,加大的长嘴以及独特的觅食方式而闻名,是一种濒危鸟类。主要生活于马达加斯加及其周边岛屿的特定环境,包括潮汐泥滩、红树林沼泽、浅海湾和河口等。

【外形特征】

马岛鹭体型较大,体长通常在92至100厘米之间。其全身主要覆盖深灰色的羽毛,其中头部两侧、下颏及冠羽为更深的黑色。这一特定的羽毛颜色有助于其在捕食时伪装,在水边更为隐蔽。喙大而长,细长且尖,通常为淡黄色,但在繁殖季节会变成红色。

【生活习性】

马岛鹭偏好栖息于潮汐带、红树林、岩石海滩、浅海湾等浅水区域。尽管主要是鱼类食者,它们的饮食广泛且多样,捕食大型鱼类和其他甲壳类动物,据报道,甚至能捕食长达48厘米的鳗鱼。这些鸟通常单独或成小群体静立于水面,缓慢穿梭或长时间镇定地等待猎物接近,再迅速捕食。

【鸣叫特征】

马岛鹭发出类似于灰鹭的低沉嘶哑叫声,“karrr”或“aaark”,在飞行和休息时都有可能发出。

【繁殖习性】

尽管具体的繁殖时间未知,但马岛鹭可能全年都有繁殖行为,特别在特定季节达到高峰。它们筑巢于树上或岩石上,使用树枝,常与其他鸟类共同繁殖。每巢一般产卵三枚,为蓝壳。孵化期由雌雄共同承担,雏鸟逐步成长,由亲鸟照料直至独立生存。

【外型辨识】

根据IUCN红色名录,马岛鹭被列为濒危(EN)物种。它们主要栖息于马达加斯加西部及中部低地区域,最高海拔达1500米,偶尔在科摩罗群岛亦可遇见。虽然很少,这些鸟类可能存在超集中大洲,例如坦桑尼亚的赛卢斯禁猎区。

【保护状况】

尽管具体的繁殖时间未知,但马岛鹭可能全年都有繁殖行为,特别在特定季节达到高峰。它们筑巢于树上或岩石上,使用树枝,常与其他鸟类共同繁殖。每巢一般产卵三枚,为蓝壳。孵化期由雌雄共同承担,雏鸟逐步成长,由亲鸟照料直至独立生存。

【地理分布】

马岛鹭主要生活于马达加斯加及其周边岛屿的特定环境,包括潮汐泥滩、红树林沼泽、浅海湾和河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