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ean Spiderhunter
English name:Bornean Spiderhunter
Scientific name:Arachnothera everetti
【简介】
婆罗洲捕蛛鸟(学名:Arachnothera everetti),又称Bornean Spiderhunter,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雀形目太阳鸟科捕蛛鸟属鸟类,主要分布于婆罗洲的山地森林中。其科学名称为了纪念著名英国殖民地管理者及动物收藏家Alfred Hart Everett。
【外形特征】
婆罗洲捕蛛鸟的上身呈橄榄绿色,下身则有灰色和棕色的醒目条纹。在光线的照射下,其上半身闪耀金色绿色,头部覆盖鳞片状暗色羽毛,翅膀和尾羽深褐色,边缘带绿色光泽,中央尾羽绿色较多,其余尾羽则携带白色亚端斑点;下体略带黄色,腹部条纹棕色。幼年期时的下体无条纹,尾部斑点更淡更黄。另外亚种everetti体态更大,上部羽毛更显绿色,下体无黄色,腹部条纹灰棕色,尾尖深棕色。
【生活习性】
婆罗洲捕蛛鸟习惯在山地龙脑香林及较低山地森林的高处觅食,偶尔到达海拔305米处,主要栖息于900-1600米区域。饮食以小节肢动物及花蜜为主。
【鸣叫特征】
婆罗洲捕蛛鸟活动时还会发出“chee-wee-dee-weet…tee-ree, chee chee-chur”等系列清脆的叫声。
【繁殖习性】
婆罗洲捕蛛鸟在二月至三月及四月至五月都有繁殖记录,而羽巢则由丝质、绒毛、小花和茎叶覆盖,悬挂于大叶片之下。繁殖时,巢内通常安置1至2枚光滑、表面带有油霜样光泽的淡绿白色或深橄榄棕色蛋,这些蛋会被深棕色阴影几乎完全覆盖,并带有淡灰色模糊帽和局部的黑色墨水划痕或线状标记。
【外型辨识】
这种鸟类的外观与灰胸捕蛛鸟相似,但下体的条纹更强烈,体型也略大。在南区,它容易与胸部有条纹且体型更大、喙更长的长嘴捕蛛鸟混淆。
【物种区别】
婆罗洲捕蛛鸟目前整体上在婆罗洲较为稀少,在爪哇岛和巴厘岛较为常见。其物种地位目前在鸟类学界还存在争议,国际鸟盟未将其认可为独立的物种,若此非独立物种,则可能将其视为细纹灰胸捕蛛鸟或在分类上的一个亚种。
【地理分布】
婆罗洲捕蛛鸟主要分布于婆罗洲的低地与山地森林。在婆罗洲的Poring温泉和基纳巴卢公园,婆罗洲捕蛛鸟经常可以观察到,表明该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