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SITTACIFORMES > Psittacidae > Ara > Chestnut-fronted Macaw
Chestnut-fronted Macaw

Chestnut-fronted Macaw

English name:Chestnut-fronted Macaw

Scientific name:Ara severus

【简介】
栗额金刚鹦鹉是一种小型金刚鹦鹉,以其头部前额的深棕色斑块而得名。体长40到49厘米,体重范围在307至387克之间。主要栖息在中美洲的巴拿马东部以及南美洲的圭亚那、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地。

【外形特征】
- **鸟体颜色**:整体以绿色为主,头部前额为深棕色,头顶带有一些蓝色。
- **面部**:面部裸露区域为白色,裸皮周围有不同程度深棕色的细线环绕,喙黑色,眼圈橙色。
- **翅膀**:前臂内侧和次级覆羽为红色,主要飞行羽毛为蓝色。
- **尾羽**:内侧为红棕色,蓝色尖端。
- **体态**:体长较瘦长,尾约占身长的一半。

【生活习性】
- 栖息地:该物种栖息于多种生态环境中,包括开阔森林、有树木的草地、雨林边缘、低地硬叶林以及农业区。
- 活动模式:在繁殖季节,常以3至15只的群体形式移动,亦会在非繁殖季节组成较大群体。
- **觅食习惯**:主要食物类型包括种子、水果(如无花果和棕榈果实)、浆果与谷类,其尖锐的喙能够轻松取食壳类种子。

【鸣叫特征】
栗额金刚鹦鹉在飞行时可发出大而嘈杂的尖叫声,音调较高,且通常在接近目标或飞行时发出。

【繁殖习性】
- 繁殖季节通常在1-4月。1个繁殖季通常产卵2-4枚,但不是所有卵都会孵化。
- 孵化期大约是26天,幼鸟需要在巢穴内持续生活长达12周。
- 离巢后,幼鸟会在巢穴周围活动2周才完全独立。

【外型辨识】
体重较轻,与其他小型金刚鹦鹉相比,其头部、前额带有独特的栗色斑纹,为明显特征。

【保护状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版本 - 无危(LC)。尽管一定规模内存在非法开发的行为,该物种的分布范围仍被认为没有显著下降。鉴于其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即便在某些地区该物种已受到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相对常见。

【地理分布】
栗额金刚鹦鹉分布于从巴拿马到南美洲的广袤区域,包括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秘鲁、苏里南及委内瑞拉等地。此外,这种鹦鹉也有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野生化种群。

【物种区别】
存在两种亚种:安第斯山亚种 (Ara severa castaneifrons) 和指名亚种 (Ara severa sev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