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rumped Swift
English name:White-rumped Swift
Scientific name:Apus caffer
【简介】
非洲白腰雨燕(学名:Apus caffer),属于雨燕目雨燕科雨燕属。它们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南部、葡萄牙东部至摩洛哥中部,以及非洲撒哈拉南部直至南非的广阔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的非洲白腰雨燕体长约14厘米,体重22克。其翅膀修长,尾部深分叉且常紧闭,飞行时可见内侧翼缘上的白色尖端。它们全身几乎呈深黑色,与狭窄而醒目的白色臀部及喉前白色斑块形成显明的对比。额头和眉区呈淡色。次级飞羽边缘可见小白斑,显示着新生羽毛。
【生活习性】
作为一种几乎终身在空中穿梭捕食昆虫的生命,它们栖息于人造环境结构,如桥梁和建筑物附近,每年的迁徙群体可达数百只。西班牙和南非的种群表现明显的迁徙行为,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种群则大部分为留鸟,不过也有部分会在特定季节进行移动。
【鸣叫特征】
它们的鸣声相对黯淡,但是在巢穴附近能听到一些渐强的振翅音,发出如“shri-shri-shri-SHRI-SHRI”的声音,或反复发出‘shreee’和‘shrip’的尖锐音。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从春季持续至第二年的春季,具体时间因地理位置差异有所不同。非洲白腰雨燕通常在如金腰雨燕或特定燕子遗弃的巢穴里筑巢,或在岩面和建筑物缝隙中筑巢。每一窝产卵1到3个,平均孵化期约为21至22.5天,双亲共同参与孵化过程。在出壳不久,雏鸟就能快速变得活跃,通常在孵化后42到46天的时间里开始自主离巢。
【外型辨识】
在小雨燕中,非洲白腰雨燕更趋细长,颜色更趋深沉,尾羽更显分叉,且臀部的白色条纹更为狭窄。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非洲白腰雨燕列为无危物种(LC),意指其面对的主要威胁并未达致严重的程度。然而,2022年的记录显示,非洲白腰雨燕首次在科西嘉岛筑巢,这可能是环境改变或气候因素等促使它们拓展了原有的活动范围。
【地理分布】
非洲白腰雨燕属于广泛型物种,虽然它们的迁徙路径尚不清楚,但有推测部分种群可能进行跨赤道的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