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Aplonis > Asian Glossy Starling
Asian Glossy Starling

Asian Glossy Starling

English name:Asian Glossy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Aplonis panayensis

【简介】
亚洲辉椋鸟(学名:Aplonis panayensis),又称辉椋鸟、菲律宾椋鸟,属于雀形目椋鸟科的辉椋鸟属。这种中型鸟类主要栖息于东南亚和南亚的森林边缘、次生林、红树林、海岸植被、花园及椰子种植园等地。

【外形特征】
亚洲辉椋鸟体长约17至20厘米,体重50至60.5克,额头有刺状羽毛,喉部羽毛细长。成鸟全身黑色,在阳光照射下显现绿色闪光,下胸呈暗哑黑色。幼鸟背部呈深灰褐色,腹部则为白色,带有明显条纹。成鸟红眼,喙和腿均为黑色。不同的亚种在体色、光泽和喙型上有细微差异。

【生活习性】
亚洲辉椋鸟多栖息于城镇和城市环境中,也会出现在公园、农田和植被繁茂的地区。它们饮食物以水果、花蜜、昆虫、蜘蛛及蜗牛为主,主要在树冠层觅食,但有时也会在地面搜寻食物。

【鸣叫特征】
亚洲辉椋鸟的叫声含有金属质感,常见为反复的“tsuu tsuu”、“tseeu”及“tieuu”哨音,以及一种下降的“tseeeer”。在群体中,这些声音显得既多样又嘈杂,但还没有发现像歌唱样的鸣叫行为。

【繁殖习性】
亚洲辉椋鸟繁殖期一般为2月至8月。它们常在树洞、棕榈树冠、悬崖洞穴或建筑物的空洞处筑巢。每窝一般产3枚淡蓝色带浅褐色斑点的卵,巢结构粗糙,由根、草和叶子编织而成。

【外型辨识】
亚洲辉椋鸟广泛分布于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孟加拉、柬埔寨、泰国及台湾部分地区。它们也可能被发现于中国的东南沿海沿岸以及华莱士区的部分岛屿。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记载,亚洲辉椋鸟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表明它们目前的数量稳定。然而,台湾引种带来的释放与散播可能导致生态问题,威胁其他鸟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