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uccan Starling
English name:Moluccan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Aplonis mysolensis
【简介】
摩鹿加辉椋鸟(英文名:Moluccan Starling,学名:Aplonis mysolensis),属于雀形目椋鸟科辉椋鸟属的鸟类。其自然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及亚热带或热带红树林区域。
【外形特征】
摩鹿加辉椋鸟体型中等,全长约20厘米,具有较长且渐变的尾羽,其中中央一对尾羽较长。头部前额有刚毛状羽毛,颈部和喉部羽毛为长矛形,但不过度伸长。羽毛主要呈黑色,带有绿紫色的光泽,而翅膀和尾羽的颜色较深。眼睛呈现深棕色,喙和腿均呈黑色。性别间无显著的外观差异。幼鸟的尾羽较短,羽毛颜色表现为深棕色并呈现出明显的条纹。
【鸣叫特征】
摩鹿加辉椋鸟的鸣叫声包括高音的“teeck”声,在飞行中发出短促的“sqweow sqweow”声,同时也能发出一系列鼻音哨声、叽叽喳喳和尖锐上扬的音调。
【生活习性】
摩鹿加辉椋鸟群居,通常以嘈杂的群体形式出现,栖息于低地和山麓的多种林木环境中。饮食包括果实,也可能摄食昆虫和花蜜,常见在无花果树上或松树及开花的西谷榈树上觅食。它们通常群体觅食,偶尔成对或单独活动,主要在树冠层活动,有时会与群辉椋鸟混合群体同行。
【繁殖习性】
摩鹿加辉椋鸟的IUCN保护状态未做明确评估,其未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或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关于摩鹿加辉椋鸟的繁殖具体时间目前尚无文献记录,但推测其为一夫一妻制。它们以较密集的群居方式筑巢,一个巢穴往往有50个个体组成,有时多至200个。巢穴通常建在树洞中,在枯木中它们也会自行挖掘巢穴。
【外型辨识】
摩鹿加辉椋鸟与金属辉椋鸟相比,色彩相对暗淡,眼睛深色,尾巴较短。幼鸟与成鸟在尾羽长度和羽毛颜色上有明显的区别。
【物种区别】
摩鹿加辉椋鸟主要分布在印尼的邦盖群岛和苏拉群岛、摩罗泰岛至奥比岛(北摩鹿加群岛)、安汶岛、哈鲁库和萨帕鲁阿岛以及四王群岛。该种鸟类栖息于华莱士区的多个岛屿上,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东帝汶等。
【保护状况】
摩鹿加辉椋鸟是典型的华莱士区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区域的特有鸟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分类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