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Cisticolidae > Apalis > Buff-throated Apalis
Buff-throated Apalis

Buff-throated Apalis

English name:Buff-throated Apalis

Scientific name:Apalis rufogularis

【简介】
棕喉娇莺是一种体长约为12厘米,体重在6至11克之间的小型鸟类。其学名为Apalis rufogularis,属于扇尾莺科的娇莺属。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的上体为深灰褐色,头部和胸部的颜色因地理区域不同而有所变化。西北部地区的雄鸟头部、喉咙、胸部及上体颜色较深,而其他地区雄鸟的这些部位呈现较浅的色调。雌鸟上体较雄鸟淡,带有橄榄色,翼羽边缘为深橄榄绿色,脸部为暗灰,偶尔带有淡黄褐色眉纹,喉咙和胸部呈淡黄褐色。幼鸟的颜色较为暗淡,上体为橄榄色,下体淡黄色,胸侧为橄榄灰色。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声通常是一系列急促重复的粗糙“chree”声,有时伴有其他尖利的哨声。雌鸟通常会用高音调的“tee-ti-ti-ti…”或“dzee dzee”的声音与雄鸟相呼应。

【生活习性】
棕喉娇莺通常栖息于湿度较大的低地至中海拔森林林冠层,形成单独、成对或小家庭群的形式活动。它常加入混合物种群,主要以甲虫、蝽、螳螂、蚂蚁、毛虫和蜘蛛等昆虫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摄取少量种子。

【繁殖习性】
该种的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如喀麦隆为12月至2月,加蓬为2月至7月,安哥拉为2月至10月,赞比亚为7月至8月,而东非则为2月至8月。繁殖行为可能是一夫一妻制,不过有关巢穴结构和蛋的具体描述尚未详细记录。已知该种存在巢寄生现象,该种的巢可能被尖嘴蜜䴕侵占。

【外型辨识】
棕喉娇莺容易与灰娇莺混淆,但前者下体呈现淡黄褐色。

【物种区别】
不同亚种之间的喉咙和下体颜色以及整体羽毛色调也有所差异。

【保护状况】
该物种目前被IUCN评估为无危(LC)种类。

【地理分布】
棕喉娇莺分布于非洲中西部,主要包括安哥拉、贝宁、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肯尼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