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Antrostomus > Rufous Nightjar
Rufous Nightjar

Rufous Nightjar

English name:Rufous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Antrostomus rufus

【简介】
棕夜鹰,学名Antrostomus rufus,属于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夜鹰科(Caprimulgidae)和卡氏夜鹰属(Antrostomus),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多个国家。

【外形特征】
棕夜鹰体型较大,长度约为25至30厘米,体重为88至98克。全身主要呈深浅不一的棕褐色,带有暗褐色条纹与斑点。头颈部有明显的淡色环状斑纹,喉咙下有一个白色带斑。翅部有暗褐色斑点与条纹,而下体则带有暗褐色与白色的斑点。雄鸟尾羽外侧三对有显白色端斑,而雌鸟的尾端则为淡黄色。

【生活习性】
该物种在黎明和黄昏时十分活跃,擅长夜间捕食飞行中的昆虫。日间通常藏匿于密林底层或低枝上休息。棕夜鹰活动的高度范围很广,通常可听到其从20米高的栖木上传来的响亮、断续的“chup, whi-whi-RIoh”或“chuck whip-his-WIDdow”声音,具有显著的节奏感。

【鸣叫特征】
棕夜鹰的声音特点为响亮、断续的“chup, whi-whi-RIoh”或“chuck whip-his-WIDdow”,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繁殖习性】
该物种选择裸露的地面进行繁殖,不筑常规的巢穴,一次可产下一至两枚卵。白天时由雌鸟负责孵卵,从低矮植被中隐藏以保证安全。

【外型辨识】
棕夜鹰与卡氏夜鹰(Caprimulgus carolinensis)相比,更偏暖色调,颈部有一圈淡色环,使得它们之间的区分非常显著。此外,其尾部明显的白点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保护状况】
棕夜鹰在IUCN红皮书中的保护状况列为了“无危”(LC),表明其数量和分布相对稳定,暂无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
棕夜鹰分布于哥斯达黎加至巴西南部等地区,包括圣卢西亚岛、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委内瑞拉等国家。该物种生活在各种生境内,如灌丛、原始森林、次生林等,展现出相当的适应能力。
至少有五种不同亚种被确认。其中一个亚种,A. r. saltarius,毛色较为灰暗,显示出较大的形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