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otacillidae > Anthus > Alpine Pipit
Alpine Pipit

Alpine Pipit

English name:Alpine Pipit

Scientific name:Anthus gutturalis

【简介】
斑喉鹨(Anthus gutturalis),也被称为Alpine Pipit,属于雀形目鹡鸰科鹨属。其学名含义为“有独特喉咙条纹的歌唱者”。本物种主要生活在新几内亚海拔3200至4500米间的阿尔卑斯式草地。

【外形特征】
斑喉鹨体长通常在17.5到18厘米之间,拥有明显的面部标记,如深棕色眼上纹和显眼的奶油色眉纹,形成类似眼镜的外观。背部条纹状,呈橄榄褐色至淡黄色。翅膀深棕色,边缘淡黄绿色,尾巴末端略白或淡黄。下体色彩从喉咙至胸部为白色或淡黄,再向后转为淡黄色或浅棕色,其间喉侧具有黑斑。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腿为淡角质感或微红。雌雄形态相似。亚种rhododendri体型较小并且呈更低的淡黄色,而wollastoni较为鲜丽,喉侧则较少或无黑斑。

【生活习性】
斑喉鹨栖息于海拔3200至4500米的高山草甸,偶尔会在2500米高度出现。它们喜欢栖息于短草地带且喜欢靠近灌木丛。它们以小昆虫、幼虫以及各种植物果实和草籽为食。斑喉鹨全年驻留,无证据显示会出现冬季下降至低海拔地区的迁徙行为。遇惊时,它们会迅速飞至岩石、灌木或树木间,飞行距离可达12米。觅食时常保持头部上升45度姿势。

【鸣叫特征】
斑喉鹨拥有丰富多变的鸣叫特征,包括清脆的高音符、连续的颤音和各种柔和的哨声。报警声为微弱、尖锐的“tsip”或“tsee”。鸣叫声主要由清脆的音符构成,每一个音符重复几次后会过渡至颤音或其他柔和的音乐性叫声。

【繁殖习性】
斑喉鹨繁殖季节通常在雨季后期,即4月、9月和10月。巢结构为用纤细草编织的碗状或杯状,存在于陡峭河岸或类似环境中。关于一巢下的卵数信息较为有限。

【外型辨识】
与澳新亚鹨等种类相比,斑喉鹨体型更大,且栖息于更高的海拔,下体呈淡黄色而胸部通常无条纹。

【保护状况】
斑喉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于2009年的鸟类红色名录中,保护状况为最低危(LC),即无明显威胁。该物种多发现于阿德尔伯特山脉、胡安山脉以及其他一些高原地区,十九六七年代时是相对普遍的鸟类,但现今无有关栖息地变化或数量减少的报道。

【地理分布】
除已提及的地理信息外,斑喉鹨也覆盖了多个太平洋岛屿如中国台湾、西沙群岛、菲律宾等,以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