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eliphagidae > Anthochaera > Red Wattlebird
Red Wattlebird

Red Wattlebird

English name:Red Wattlebird

Scientific name:Anthochaera carunculata

【简介】
红垂蜜鸟(学名:Anthochaera carunculata),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垂蜜鸟属,是一种大型吸蜜鸟。体长31至39厘米,体重90至140克。

【外形特征】
成年鸟头部和颈部呈深褐色,并带有密集的白色条纹;头顶颜色深,边缘有银白色面部斑块,下方则有黑色条纹。耳羽后方挂有红色肉垂,这也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上体呈现暗褐色,有白色条纹,腹部以黄色为主,下腹有大面积黄色斑块。雄性和雌性红垂蜜鸟羽毛相似,但雌鸟通常比雄鸟略小。幼鸟整体颜色更为均匀,棕色更深,面部肉垂较小,腹部黄色斑块也较淡。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多样化的环境,包括干湿硬叶林、林地,也发现于农业地区的残留植被中,城市公园和花园。主要依赖花蜜生存,同时也吃昆虫、浆果和小型爬行动物。红垂蜜鸟具有领地性,会对其他吸蜜鸟产生驱赶行为。

【鸣叫特征】
红垂蜜鸟的叫声是协调而复杂的,通常是由一系列粗犷而嘈杂的鸣叫和哨音构成的。鸣叫包括类似'yak, yaak, yakyak'的吼叫、快速重复的单音节哨声 'pleu, pleu, pleu…' 及强调的单音 'cook'、'chock' 或 'quok'。

【繁殖习性】
红垂蜜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5月末到1月之间,高峰期为9月至11月。它们筑建的巢呈杯状,由两性共同建造,置于高度介于0.33至30米之间的树叉处。每次会产2枚卵,孵化期约持续16至21天,育雏则由双亲共同完成。

【外型辨识】
红垂蜜鸟因红色肉垂和黄色腹部斑块所带来的显著特征,容易与摄食行为相似但体型较小的西部和小垂蜜鸟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划分在无危类别(LC)。

【地理分布】
红垂蜜鸟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包括东南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及西澳大利亚州的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