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on's Pintail
English name:Eaton's Pintail
Scientific name:Anas eatoni
【简介】
凯岛针尾鸭(学名:Anas eatoni),是雁形目鸭科唯一种分布于南印度洋的特有种类。主要栖息在凯尔盖朗群岛及克罗泽群岛,以及南设得兰群岛、南乔治亚岛等。雄鸟拥有延长的中央尾羽和绿色翼镜,雌鸟则呈棕色,翼镜边缘白色,喙和脚皆为深色。
【外形特征】
凯岛针尾鸭体型较小至中等,体长35至45厘米,雄鸟体重430至502克,雌鸟体重可达400至500克。其外观特征如下:
- **羽毛**:身体呈均匀的棕色,胸腹部两侧有明显的褐黑色横斑纹。
- **尾羽**:雄鸟中央尾羽较长,并带有绿色翼镜。
- **雌鸟**:翅部翼镜为棕色,翼镜边缘白色。
- **喙与脚**:蓝色,带有暗色中脊,喙与脚呈深黑色。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长大后雄鸟将发展出更加显著的翼镜。
【鸣叫特征】
雄鸟发出柔和如针尾鸭特有的“proop-proop”哨声,雌鸟叫声与大部分鸭类相似,“quack”声。
【生活习性】
凯岛针尾鸭偏好小型淡水湖泊、池塘和河流等淡水资源区域。在冬季向附近沿海海湾迁移。一般以小群形式聚集,大群体可达200余只。饮食习惯上偏好摄取甲壳类、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种子,偶尔也会到象海豹坑洞中觅食。
【繁殖习性】
凯岛针尾鸭的繁殖季节通常在11月至翌年3月之间。筑巢时选择树叶、草茎和羽毛等材料构建简陋结构,内部垫以苔藓和绒毛。每窝产卵5枚,孵化期后由雌鸟独自负责孵化。幼雏出生后不久便能自主觅食。
【外型辨识】
这种鸭子仅分布于南印度洋的海域岛屿间,夏季栖息在雪水湖泊、溪流等淡水资源,冬季主要栖息于附近的沿海地形区域,有可能被作为迷鸟类出现于南极洲。曾计划引进阿姆斯特丹岛的人工种群,但因捕猎等外来因素而失败。
【物种区别】
与同属针尾鸭较明显区别,除个体大小有所不同,雄鸭较接近雌鸭形态,同针尾鸭仅小部分雌雄差异外,凯岛针尾鸭雌雄的翼镜颜色也有所不同。凯岛针尾鸭包括两个亚种:
- A.e. drygalskii 发现于法国及凯尔盖朗群岛。
- A.e. eatoni 仅分布于凯尔盖朗群岛与克罗泽群岛。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名录,凯岛针尾鸭被列为易危(VU)物种。在克罗泽群岛20世纪80年代初期观测得到600-700对活鸭,在凯尔盖朗群岛则超过了15,000-20,00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