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 Teal
English name:Brown Teal
Scientific name:Anas chlorotis
【简介】
褐鸭(学名:Anas chlorotis)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一种鸟类,原生于新西兰。该物种在欧洲殖民早期因被大量猎杀曾经历数量骤减,但通过现代的人工繁殖和特定区域的重新引入,其种群已有所恢复。
【外形特征】
褐鸭体长介于36至48厘米之间,雄性重586至860克,雌性重530至860克。它全身覆盖深褐色羽毛,在繁殖季节,雄鸟头部带有金属绿色光泽,胸部变为深红褐色,前额有一条白色眼环。雌鸟和幼鸟的羽毛斑驳,呈暗褐色,腹部质地较浅。两者的喙均为黑色,脚趾间有蹼,腿和脚呈现深灰色。
【生活习性】
褐鸭栖息在沿海海湾、内陆沼泽和池塘等淡水环境中,尤其是植被丰富的地方。它们昼伏夜出,特别是在有贼鸥的情况下。主要以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为食。
【鸣叫特征】
雄鸟的叫声柔和且高亢,类似“mmn-yea”,用于表示社交、求偶或领地竞争。雌鸟则发出低沉的呱呱声或吼声,有时会发出持续的尖叫声以交流或联系小朋友。
【繁殖习性】
褐鸭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6月至10月,高峰期为7月至8月,但即使全年产卵期也少见4月至5月。雌鸟通常每次产卵5至6枚,少数情况下可多至9枚,孵化期为29至30天。雌性承担全部孵化责任,毛茸茸的雏鸟在孵化后,便与家人一同生活达60至70天。
【地理分布】
褐鸭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北岛的大屏岛(Great Barrier Island)及其附近的小岛,以及南岛的零星小种群。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褐鸭被列为近危物种(NT)。
【保护状况】
在《华盛顿公约CITES》上,褐鸭被归类为一级保护动物,而在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则列为近危级别(NT)。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的恢复工作仍在继续,但一些引入小岛的种群可能会因自然条件限制而难以长期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