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ybill
English name:Wrybill
Scientific name:Anarhynchus frontalis
【简介】
弯嘴鸻(学名:Anarhynchus frontalis)是一种鸻形目鸻科的鸟类,仅分布于新西兰。在新西兰,毛利人称其为Ngutuparore。
【外形特征】
该鸟类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向右侧弯曲约20度的黑色长喙,这使它们能够探觅石头下或泥地中的无脊椎动物。弯嘴鸻体长介于20至21厘米之间,体重范围为43至71克。其上体呈灰色,下体为白色。雄鸟头部具有白色额头和浅灰色顶部,在繁殖季节时胸前会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环带;雌鸟的黑色环带较细且颜色相对较淡。
【鸣叫特征】
弯嘴鸻会发出“weet”或“peep”的叫声,偶尔在群聚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
【生活习性】
弯嘴鸻栖息于新西兰南岛的大型辫状河流,特别是多动态砾质河床环境。该物种冬季迁徙至北岛的港湾和河口,尤其集中地聚集于泰晤士湾和马努卡乌港。它们白天活动,以昆虫幼虫、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偶尔捕食小型鱼类。
【繁殖习性】
弯嘴鸻的繁殖季节为8月至10月,偶尔进行重复繁殖。繁殖期间单配制,保持稳定的伴侣关系。它们在大石头和沙子里筑巢,每次产卵两枚,孵化期为30至36天,约在35至37天后幼鸟离巢。
【外型辨识】
弯嘴鸻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喙水平向单侧弯曲的鸟类。这种适应性特征,使得它们能有效地捕捉嵌在石头下的无脊椎动物,或者探觅浅泥中的食物。
【保护状况】
弯嘴鸻目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U)。它繁殖于新西兰南部的坎特伯雷和奥塔哥地区。夏季迁徙到新西兰北岛的港湾和河口,尤其集中在被曼库奥乌端的泰晤士湾。
【地理分布】
自1940年以来,弯嘴鸻受到了保护,数量从约2000只增加到现在大约50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