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loceidae > Amblyospiza > Thick-billed Weaver
Thick-billed Weaver

Thick-billed Weaver

English name:Thick-billed Weaver

Scientific name:Amblyospiza albifrons

【简介】
厚嘴织雀(英文名:Thick-billed Weaver,学名:Amblyospiza albifrons)属于雀形目织雀科,是非洲特有的鸟类种类。

【外形特征】
雄性羽毛呈深色,尤其是巧克力棕色的头部和上体,带有翼上的白色斑点。雄鸟翅膀有白色标记,而胸部至腹部是深褐巧克力色。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但喙色为黄色,而雄性幼鸟需两年时间才能达到成鸟的羽色。雌鸟呈暗棕色,胸部至腹部有重褐色条纹,而喙则为黄色至橙黄色。

【鸣叫特征】
厚嘴织雀擅长发出一系列的快速高音颤音和喷溅般的鸣声,如“pit-pit-pit-pit chweeer-kuuuurrrr”。它们的声音中融合了颤鸣、咔哒声等特别的旋律,展示其独特的交流能力。

【生活习性】
厚嘴织雀通常生活在靠近水源的林区或湿地中,并经常在地面或树冠层觅食。繁殖期一般为每年5月至11月。

【繁殖习性】
雄性可以和多达六个雌鸟同时共育,但通常它们只能成功吸引到三个雌鸟在自己的领地中巢居。雄性会使用细长的芦苇条或其他草茎搭建拱形的巢穴,使巢穴悬挂在芦苇或香蒲上。平均每次产卵3个,卵呈白色或粉红色,带有紫色、棕色的斑点,一个卵通常为23.6 x 16.2毫米。母鸟负责孵化14至16天,而幼鸟会在18至20天后飞离巢穴。

【外型辨识】
厚嘴织雀在粗壮的喙和独特巢穴的构造与位置上与其他织雀有明显差异。雄鸟额头的白色标记和深色体羽也会用来识别。

【保护状况】
按照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厚嘴织雀被列为“无危”,这显示了其相较之下较稳定的存在状态。

【地理分布】
厚嘴织雀广泛分布在非洲西、东及南部,涵盖了从肯尼亚、刚果东部、坦桑尼亚直到南非等地区。在低至海拔3000米的库佩山和850米的高地,厚嘴织雀均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