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nion Sheldgoose
English name:Reunion Sheldgoose
Scientific name:Alopochen kervazoi
【简介】
留尼汪雁(英文名:Reunion Sheldgoose,学名:Alopochen kervazoi),是雁形目鸭科埃及雁属的鸟类。其体型和埃及雁相近,略小于欧洲雁,外形与埃及雁相似,但具有一些独特的体征。
这种鸟类具有红色的喙和脚。虽然历史记载有限,我们主要通过1674年西厄尔·迪布瓦(Sieur Dubois)的描述以及1974年伯特兰·科尔瓦佐(Bertrand Kervazo)在大法兰西岩洞(Grottes des Premiers Français)发现的亚化石骨骼得以了解其外观。
【生活习性】
留尼汪雁的生活习性相关信息非常有限。不过,鉴于其行为模式与埃及雁相近,推测其可能与埃及雁有着类似的栖息地偏好和食物选择。
【灭绝原因】
留尼汪雁的灭绝可追溯至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1667年,弗朗索瓦·马丁(François Martin)已表达了对水禽栖息地破坏及过度捕猎的忧虑。目前较为清晰的物种最后一次记录是贝尔纳丹神父(Father Bernardin)于1687年的报告。虽然德拉梅尔韦耶(de la Merveille)在1709年的清单中声称水鸟数量众多,但记录很可能晚于实际灭绝时间[4][5][9][10]。最终,留尼汪雁可能在1690年代因人类的过度捕猎并配合其他引入掠食者对其蛋和雏鸟的捕食而导致种群快速减少,最终灭绝。
【地理分布】
留尼汪雁的地理分布仅限于印度洋地区的留尼汪岛,属于马斯克林群岛的西部范围。目前距离该岛最近的调查地点是Réunion,它也代表留尼汪雁的最后生活环境。
【保护状况】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该种鸟类列为已灭绝(EX),表明留尼汪雁不幸成为历史物种。
【亚化石与研究】
留尼汪雁的亚化石标本主要由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里昂第一大学和留尼汪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一步保存与研究。通过这些标本,科学家得以阐明其独特的生态与进化史,包括特殊体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