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an Bulbul
English name:Penan Bulbul
Scientific name:Alophoixus ruficrissus
【简介】
本南白喉褐冠鹎(英文名:Penan Bulbul,学名:Alophoixus ruficrissus)是属于雀形目、鹎科、冠鹎属的一种鸟类。根据遗传分析,本物种与灰颊冠鹎虽同属冠鹎属,但关系实际上并不紧密,并在羽毛和鸣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它们主要栖息于婆罗洲山区的原始森林或成熟次生林。
【外形特征】
本南白喉褐冠鹎体长约19至22厘米。整体呈橄榄棕色,带有松软的冠羽和膨大呈白色的喉部区域。虹膜呈现深红色,喙部为灰色,腿和脚呈粉棕色。雄性和雌性外观非常相似,幼鸟的上体颜色则偏栗色。
其中,fowleri亚种的冠羽为灰带棕,耳羽和下体带灰色,而上体和胸部颜色一般不如其他亚种红栗色。
【鸣叫特征】
本南白喉褐冠鹎主要发出响亮而干燥的声音,呈现为“chek”音。鸣叫以一系列旋律优美的笛声为主,通常在旋律之前会响起几声刺耳音。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生活在低山和高山森林的中下层区域,偏好结伴活动,通常一群几只在一起觅食。主要食物是直径在3至6毫米之间的山地无花果、浆果以及其他果实,包括Schefflera、Gironniera、Litsea cubica和Callicarpa等植物。
【繁殖习性】
尽管本南白喉褐冠鹎的繁殖信息记录不多,但据观察,在3月底曾发现过鸟蛋。而在5月底也发现了刚离巢的幼鸟。另外还有证据显示在12月初、2月初以及3月底时,它们处于繁殖状态。
【外型辨识】
一般而言,本南白喉褐冠鹎相较于同属的灰颊冠鹎拥有更稳定的深色体色,特别是在下体颜色上更为明显。同时本物种拥有更显眼的白色喉部区域和更长的冠羽。
这些特征帮助专业人员在辨识过程中进行准确区分。
【物种区别】
尽管本南白喉褐冠鹎与灰颊冠鹎同属冠鹎属,但二者在外貌和鸣叫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fowleri亚种具有独特的冠羽、耳羽和下体颜色特征,使其与其他亚种有所区别。
【保护状况】
按照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本物种被归类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本南白喉褐冠鹎主要分布在婆罗洲的山脉区域。包括加里曼丹岛上的Meratus山脉,在海拔高度覆盖305米至2650米的范围内均能发现它们的踪影。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金马伦山以外,本物种在其他山脉中的最高栖息海拔不超过1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