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zevalski's Partridge
English name:Przevalski's Partridge
Scientific name:Alectoris magna
【简介】
大石鸡(学名:Alectoris magna)属于雉科石鸡属,是一种中等体型鸟类。适宜栖息在海拔1800至3500米之间的山地及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青海东北部和甘肃祁连山脉的一部分区域。中国特有的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外形特征】
雄鸟体型略大且胫部拥有多一根的骨刺;成鸟体长320-404毫米,体重445-710克。暖棕褐色,冠、颈背灰褐色交织着棕黄色细斑,腹部缀有黑斑。颈部领环显著,内层为黑色,外层为栗褐色。眼睛上为黑色眼条纹,并且眼周围裸皮红绯,颈侧上下褐色横带各一。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低山丘陵、多岩山坡、黄土高原及裸岩区。具有季节性垂直迁移习性。偏好清晨及黄昏活动,中午则躲在阴影或休息,傍晚寻找过夜地点。地栖性,善长行走和短程飞行。以种子、根茎、嫩芽、昆虫等为食,在不同季节其饮食也会随之改变。
【鸣叫特征】
雄鸟在繁殖期会发出激动和单调的叫声用于占据巢区及雌鸟争夺;征集叫声多在觅食前重复。受惊扰时,大石鸡会响起远播的“fei-ji..fei-ji..fei-ji…”声。
【繁殖习性】
繁殖时间在4-6月,雌鸟和雄鸟组成单配对,每一巢季产下7至20枚淡黄色带有红棕色斑点的蛋。交由雌鸟孵化约22天,孵化后幼鸟同样食惯多种植物,同时也食少量的无脊椎动物。幼鸟在成长中动物性食物逐渐减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外型辨识】
大石鸡以黄色调和较大的体型有别于其他石鸡种类。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大石鸡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但因猎捕及栖息地破坏,数量面临下降。该物种现在受到中国法律保护,强制性法规使其从伤害中得以保护。
【地理分布】
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北部,它们也偶尔游荡附近省份的农场范围。大石鸡的分布于青海和甘肃的特定区域显示出特定的地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