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eared Kingfisher
English name:Blue-eared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Alcedo meninting
【简介】
蓝耳翠鸟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的一种小型鸟类,学名为Alcedo meninting。体长约为15厘米,体重约为20克。因其耳覆羽呈现独特的蓝色斑点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印度次大陆至东南亚一带。
【外形特征】
蓝耳翠鸟头部和颈部呈现深蓝色,背、翅膀和尾端为光泽的蓝色。雄性面前有一个明显的橙色或皮黄色斑点,且颈部两侧有白色或皮黄白色的耳状斑。下腹部多为栗色或暗红棕色。雌鸟特征与雄性相同,但喙基部的红色范围较宽。
【生活习性】
蓝耳翠鸟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河流岸边,尤其是在森林茂密且水生生物丰富的溪边地带。它们主要以小鱼、虾、昆虫和软体动物为食,通过瞪大眼睛寻找猎物,然后精确定位俯冲捕捞,有时也会飞掠水面捕食空中昆虫或蜻蜓幼虫。
【繁殖习性】
蓝耳翠鸟的繁殖季节从4月到8月之间。它们会挖掘垂直或倾斜的土崖隧道作为筑巢地,巢穴深度通常在30至100厘米,巢室内直径约12-14厘米,高度接近10厘米。一窝通常产3至7枚蛋,由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约为21天,幼鸟约23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蓝耳翠鸟的特点包括高度发达的骨骼结构、羽色的多样性和独特的捕食方式。这些特征使它们特别适合飞行和捕食水生动物。此外,它们具有优秀的视力,能迅速准确地从树枝上俯冲捕食小型鱼类和其他小型水生生物。
【保护状况】
蓝耳翠鸟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在中国,蓝耳翠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综合考虑其广泛的分布及稳定的种群数量,该种鸟类尚未面临生存危机。
【地理分布】
蓝耳翠鸟主要生活在印度至东南亚地区,包括但不限于印度、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等。仅在中国云南亚种较为集中,广泛分布于这些地区的常绿阔叶林的溪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