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Alcedo > Blyth's Kingfisher
Blyth's Kingfisher

Blyth's Kingfisher

English name:Blyth's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Alcedo hercules

【概述】
斑头大翠鸟(学名:Alcedo hercules),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的一种鸟类。这种翠鸟科下的最大成员,身长22至23厘米。其外型特征醒目,主要包括深蓝色上体、黑色头部和带有亮丽的钴蓝色翼部。该物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至越南中部的热带森林地带,主要靠近遮荫的山谷溪流。它们常见于常绿森林或农地附近的山涧旁。

【外形特征】
斑头大翠鸟的雄鸟头部为黑色,尖端略有蓝光,面颊至颈为淡黄白色,背部及尾上覆羽为鲜亮的钴蓝色,翼部和肩羽为深绿黑色,翼上覆羽点缀着些许钴蓝色。下体主要为栗色,胸部拥有一块深蓝黑色斑点。雌鸟的下颌基部则为红色。

【生活习性】
该鸟种栖息于深斜谷中的溪流、小河,或常绿森林及靠近农田的森林水路旁。其活动范围通常位于海平面200至1200米之间,常见于400至1000米海拔。主要食物为鱼类,但也捕食昆虫,常从隐蔽的灌木上俯冲入水捕食。

【鸣叫特征】
斑头大翠鸟的叫声响亮而沙哑,类似‘pseet’声。比起普通翠鸟,其鸣叫声显得更为粗犷。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一般在4月至5月。巢穴设置在溪边的泥岸或森林峭壁的隧道末端,巢内室宽约15至20厘米,高10至13厘米。每窝产卵4至6枚,由双亲共同孵化。

【外型辨识】
斑头大翠鸟与普通翠鸟相比,体型较大,没有橙色的贯眼纹,并且拥有更重的全黑色嘴喙。

【保护状况】
目前按照IUCN标准,斑头大翠鸟被列为近危物种(NT)。中国将其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地理分布】
斑头大翠鸟分布于东洋界,自尼泊尔东部至越南中部地区,如不丹、中国、印度、老挝及越南北部。在中国境内可发现于西藏、云南、海南、广西、广东、江西和福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