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winged Lark
English name:White-winged Lark
Scientific name:Alauda leucoptera
【简介】
白翅云雀(学名:Alauda leucoptera)隶属雀形目百灵科,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干燥草原地带。该种云雀主要栖息在Stipa和Festuca草原或Artemisia草原上。
【外形特征】
白翅云雀体长约18.5厘米,雄鸟体重40-52克,雌鸟体重36-48克。雄鸟头部brownish红棕色,头顶和后耳无明显暗纹,其眼眉和前耳覆羽呈现白色;上体呈灰褐色,有明显的暗色条文;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末端宽幅白色,尾巴黑色且最外侧一对尾羽呈现白色;下体以白色为主,胸部微微带红棕色且有细微的暗色条纹。雌鸟头部和胸部rufous色较淡,条纹纤细;幼鸟则外形与成鸟相似但缺乏rufous色,上体有明显的白色边缘和暗色亚端带。
【鸣叫特征】
这种鸟的鸣唱融合了颤音、啾啾声、尖锐的嘶声以及模仿声,与欧亚云雀类似,但其音调更高且质地更为细腻。
【生活习性】
白翅云雀主要栖息在干燥的草原地带,如Stipa和Festuca草原,或Artemisia草原。非繁殖季节则可能活动于更广泛的草地环境,甚至包括收割后的麦田。它们主要以昆虫和种子为食,夏季以昆虫为主,而到了冬季则转向种子。在地面上觅食的习性使它们多为成对或小群体活动。
【繁殖习性】
白翅云雀繁殖季节在四月底至八月初,每窝产卵3-6枚,平均4-5枚,最多可达8枚。雌鸟独立筑巢,巢址通常在地面的凹陷处,巢材料由干草和Artemisia构成。孵化期为12-15天,雌鸟为主要孵化者,雄鸟提供辅助。雏鸟通常在约10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国际鸟盟的《中国鸟类名录》在2022年将这一物种名称由“白翅百灵”调整为“白翅云雀”,以符合最新的分类地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白翅云雀被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该物种的繁殖地覆盖从西南俄罗斯(南至里海西北部)到北哈萨克斯坦直至中国西北部。越冬时则分布至黑海地区乃至伊朗北部。在中国,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