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hall's Iora
English name:Marshall's Iora
Scientific name:Aegithina nigrolutea
【地理分布】
白尾雀鹎广泛分布在印度西北部至斯里兰卡地区。它属于雀形目雀鹎科雀鹎属的鸣禽,在北印度的德里附近的锡索木树林树冠层也可以见到它的踪迹。在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范围内较为常见,尤其是印度、孟加拉、不丹、巴基斯坦及斯里兰卡等地区。
【外形特征】
白尾雀鹎的特点在于体长约12-12.8厘米,体重约10-14克。这种小鸟在繁殖期雄鸟头顶至上体和臀部呈黑色,尾部具有明显的白色边缘,并且翼羽上有显著的白色点斑。这些特点使得雄鸟看起来格外独特。相反,雌鸟整体呈现绿色,尾部中间有银灰白线条,而下体颜色则较淡,偏绿黄色。未成年鸟类的羽毛颜色类似于雌性,通过换羽后会逐渐获得成年雄鸟的尾羽颜色,特征更为明显。
【鸣叫特征】
鸣叫声通常包括各种上、下滑音,常表现为类似“tchoo-tchoo”,转而伴随着响亮的金属声响“chee-tchoo-tchoo-tchee”或“chee-chó-chi-choo”。也有“wheeti wheeti”或“twsee-ku-kee”等不同的变体,这些细微的变化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着进一步的差异。其叫声由2-4个音节组成,类似于雀科鸟的鸣叫。它们的鸣叫极为特别,缺乏八度音阶下降的长叫声。
【生活习性】
白尾雀鹎常栖息于平原地带,尤其偏好带刺的金合欢丛林和灌木林地以及沟壑。对于低层的森林植被来说,它们一般会单独或成对觅食。常见于树叶丛中,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的动作敏捷且富有灵性,通过高超的跳跃动作在叶间搜寻食物。
【繁殖习性】
白尾雀鹎的繁殖期多在6月和7月进行。巢体型小巧,结构精致,由纤维、细草等材料构成,内部铺上毛发,外部使用蛛网加固。筑巢地点常为灌木枝或紧贴金合欢或无花果树干,高度通常保持在1米到3米之间。每窝通常产2至3枚蛋,雏鸟生长过程中将由父母共同守护与喂养。
【外型辨识】
与其他鸟类如黑翅雀鹎相比,白尾雀鹎通过尾部明显的白色边缘容易被区分。它们具有相对较短的翅膀和尾巴,伴有更多白色斑点的翼羽,且喙长较小。
【保护状况】
目前,IUCN将白尾雀鹎评估为无危(LC),但分布情况在其他地区可能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