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Aegithalidae > Aegithalos > White-throated Bushtit
White-throated Bushtit

White-throated Bushtit

English name:White-throated Bushtit

Scientific name:Aegithalos niveogularis

【简介】
白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niveogularis),为长尾山雀科和长尾山雀属的一种小型鸟类。

【外形特征】
白喉长尾山雀体型小巧,平均重约7.8克。它以独特的白色额头、喉部及部分颈环著称。具体特征如下:
- 白色额头、喉部及部分颈环。
- 头顶中部至颈背呈肉桂棕色。
- 尖嘴、黑色眼先,黑色颊部及头侧与肉桂棕色的后头、耳羽构成鲜明对比。
- 大覆羽和飞羽呈暗灰褐色,边缘浅灰;尾羽黑灰褐色,外缘灰色,最外三对尾羽尖端白色。
- 下体较为淡雅,带有一定的米色或淡粉红褐色。

【生活习性】
白喉长尾山雀栖息于针叶林、混合桦树云杉林和橡树林等有植被边缘的地带。主要依赖昆虫、蜘蛛,甚至花蕾为食。春季及初夏时,通常以成对形式活动;而在其他时间里,它们常结成小群体,最多可达20只。这些小群体往往与其他鸟类混群。

【鸣叫特征】
无相关内容。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5月至6月。其巢一般构造成椭圆形或梨形,外部覆盖着地衣,内部密集填充羽毛,位于较高的树杈处,可达1-3米高。卵为白色,带有粉色细斑点,每巢通常有4枚卵,卵的尺寸约为14.2×11毫米。

【外型辨识】
白喉长尾山雀在视觉上因拥有白色喉部、半颈环、前额和前冠及明显加深的眼部,更易辨识。

【物种区别】
无相关内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最新评估,白喉长尾山雀被列为无危物种(LC),并非濒危物种。这是基于其较大的地理分布以及低度衰退证据。

【地理分布】
白喉长尾山雀广泛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印度北部(特别是喜马偕尔邦和北阿坎德邦)以及尼泊尔西部地区。分布区域尤其是在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区域包括帕拉斯、坎迪亚山谷、卡甘山谷和尼尔姆山谷等。此外,在巴基斯坦被认为稀疏且分散,在印度较为不常见,而尼泊尔总体虽稀少,但这个物种在特定区域如朗谷可能局部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