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k's Grebe
English name:Clark's Grebe
Scientific name:Aechmophorus clarkii
【简介】
克氏䴙䴘(学名:Aechmophorus clarkii),又称Clark's Grebe,属于䴙䴘目䴙䴘科北美䴙䴘属的一种鸟类。
【外形特征】
这种生活在淡水湖与湿地中、能潜水觅食的游禽,体长通常为55至75厘米,体重范围在800至1800克。全身羽毛呈黑白相间,翅膀带有白色翼条。繁殖季节时,嘴巴呈现橙黄色,头顶有一道黑色线条,并且有白色眼周区域,额头冠在展示时竖起并舒展。
【生活习性】
克氏䴙䴘喜欢树荫较多的水域作为栖息地,在夏季多在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国中部活动,冬季则会飞往美国西南部和科罗拉多河等地区越冬。它们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南至墨西哥中部,北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萨斯喀彻温省。
【繁殖习性】
克氏䴙䴘在春季迁徙至繁殖地后,进行求偶显示"冲撞仪式"与"草束仪式",涉猎范围广,交配过程中雄鱼可能会寻找多个配偶。雌鱼会挑选适宜的环境并与雄鱼共同筑巢,在水边植物环境中筑巢,遇到惊扰时,亲鸟会将幼鸟带至背或携带在鸟翼下以安全庇护。每个繁殖季,克氏䴙䴘会产下2到7个白色鸟卵,孵化期大约为25天,幼雏在出生后就能够进行自主生活。
【外型辨识】
重要区别是喙的颜色:克氏䴙䴘的喙明亮且呈橙黄色,而北美䴙䴘的喙则为绿黄色。此外,克氏䴙䴘的冠不向前延伸至眼部,脸部白色部分更多,使得它们在外观上更加独特。
【保护状况】
克氏䴙䴘被列为无危物种,但过去几十年,它们的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目前估计全球有7300至14000只成熟个体。此外,由于栖息地的改变以及污染等环境因素,克氏䴙䴘的生存面临挑战。
【地理分布】
克氏䴙䴘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南至墨西哥中部,北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萨斯喀彻温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