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Actitis > Spotted Sandpiper
Spotted Sandpiper

Spotted Sandpiper

English name:Spotted Sandpiper

Scientific name:Actitis macularius

【简介】
斑腹矶鹬(Actitis macularius),鸻形目丘鹬科矶鹬属的小型涉禽,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它以在各类淡水环境中的觅食行为著称,是北美洲分布最广泛的繁殖砂鹬之一。

【外形特征】
体型较小,体长18-20厘米,翼展约37-40厘米,雌鸟约为43-50克,雄鸟则为34-41克,雌鸟体重大约比雄鸟大20%-25%。繁殖季节,斑腹矶鹬的下体白色并密布黑色斑点,这些斑点特别集中在雌鸟的下腹部。飞行时,翅膀可见明显的白色翼条。繁殖季节外,它们的上体呈现橄榄灰至浅灰褐色,下体白色并带有轻微或不显眼的斑点。嘴部呈橙色带有黑色尖端,冬季时转变为橄榄色。腿和脚呈黄色至淡粉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多样的淡水环境中,包括河流、湖泊和农业水塘边缘。它们会觅食无脊椎动物、甲壳类,还有小型鱼类和飞行昆虫。斑腹矶鹬通常独居或结成小群迁徙,繁殖期和非繁殖期之间未见有大规模群体聚集的现象。飞行时翅膀拍打快速而又刚直,停留在水上低飞时显得从容优雅。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为两至三音节的口哨声,清脆响亮。飞行时会发出尖叫声,如"peet-weeet"或"weeet-weeet-weeet"。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至夏季,雌鸟先到达繁殖地并建立领地,吸引雄鸟来筑巢。繁殖期实行多配偶制,雌鸟会与多个雄鸟交配。此时父鸟承担起孵化和早期育儿的责任,孵化期约21天。繁殖后的雌鸟可以快速恢复体力,此时可能重新交配。

【外型辨识】
斑腹矶鹬在繁殖季节下体白色并密布黑色斑点;飞行时可见明显白色翼条;非繁殖季节上体呈现橄榄灰至浅灰褐色、下体白色并带有轻微或不显眼的斑点;嘴部呈橙色带有黑色尖端,冬季变为橄榄色;腿和脚呈黄色至淡粉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斑腹矶鹬属于无危(LC)物种。该物种因其广泛分布的特性、适应性强以及能利用各类近水栖息地的特质,被认为无生存危机。

【地理分布】
斑腹矶鹬分布于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其繁殖地从阿拉斯加上至纽芬兰,南到美国西南部和东北部,冬季迁徙到美国南部、加勒比海以及南美洲北部。